成语拼音:shuō gǔ tán jīn
成语解释:谈说古今事。形容话题广泛。
成语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繁体字形:説古談今
英文翻译:discourse at random of things past and present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悦”。[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说古谈今”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既能聊古代的事,又能谈当下的问题。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提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接着又讨论起现代科技如何改变生活,这就是典型的“说古谈今”。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要把古代和现代的话题混在一起聊?其实,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能帮我们看清当下的问题。比如《史记》里提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现在很多企业家研究古代商帮文化,反而找到了现代管理的灵感。你看,古人的智慧完全可以用在今天的职场里。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我邻居张叔是个退休教师,每次下棋时总爱念叨“孙子兵法里说‘知己知彼’,现在年轻人找工作不也得研究公司背景吗?”他这话糙理不糙,把两千年前的策略和现代求职直接挂钩,周围人都听得直点头。这种跨越时空的关联,让道理更容易被接受。
不过要注意,“说古谈今”不是生搬硬套。就像有人硬把《论语》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套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上,反而显得牵强。个人觉得,关键是要找到古今相通的底层逻辑。比如古代驿站传递信息,和现在的物流网络看似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连接”的需求。
说到这儿,或许你会好奇:现代人真的需要这种能力吗?从我的观察来看,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越需要这种思维框架。比如面对人工智能的伦理争议时,有人会引用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讨论环保时,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又被重新提起。这种古今对话,往往能打开新思路。
最后想说,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不妨试试“说古谈今”的思考方式。就像看敦煌壁画时想到数字艺术,或者在读苏东坡诗词时联想到现代人的心理疗愈,跨时空的思维碰撞,说不定能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意想不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