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u tú bù guǐ
成语解释: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
成语出处:《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篡位
繁体字形:謀圖不軌
英文翻译:plot a rebellion
谋:1.主意;计谋;计策:阴谋。足智多谋。2.图谋;谋求:谋生。谋害。为人类谋福利。3.商议:不谋而合。4.姓。
图:1.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地图。蓝图。绘图。插图。制图。看图识字。2.谋划;谋求:图谋。力图。3.贪图:唯利是图。不能只图省事,不顾质量。4.意图;计划:良图。宏图。5.绘;画:绘影图形。6.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轨:1.原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后指车轮碾过的痕迹。2.一定的运行路线:轨迹。3.比喻事物正常的规则、法度、秩序:正轨。越轨。4.轨道。也指铺设轨道用的条形钢材:火车出轨了。铺轨工程。
“谋图不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有人暗中策划坏事或者违法乱纪的行为。比如《三国演义》里,董卓把持朝政时,许多大臣私下密谋推翻他,这种偷偷摸摸的计划就可以称为“谋图不轨”。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在历史故事里吗?当然不是!比如现在有些公司员工私下串通,想通过造假数据牟取私利,这种行为同样符合“谋图不轨”的定义。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词本身带有负面色彩,使用时要注意具体语境。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谋图不轨”呢?关键在于是否有“暗中策划”和“违反规则”两个要素。就像邻居家的小孩偷偷计划半夜溜出门,虽然只是恶作剧,但这种“预谋性”的违规行为,用这个成语形容也说得通。不过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讲究法治精神,与其费心谋图不轨,不如光明正大解决问题。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常出现在侦探故事里。比如小说中凶手精心设计不在场证明,或者商业间谍窃取机密文件的情节,都能用“谋图不轨”来概括。不过从积极角度看,这些故事往往也传递着“邪不压正”的道理——毕竟大多数时候,那些不轨的图谋最后都会被识破。
现实中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保持警惕但不必恐慌。就像老话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做事坦荡。与其担心别人谋图不轨,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和遵守规则上,这样反而能避免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