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qū hán yuān
成语解释: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蒙受委曲,忍受冤枉
繁体字形:負屈含寃
英文翻译:suffer from an unrighted wrong or grievance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屈:1.弯曲;使弯曲:屈指。屈膝。猫屈着后腿,竖着尾巴。2.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亏:屈心。理屈词穷。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冤:1.冤枉;冤屈:冤情。鸣冤。申冤。含冤负屈。2.冤仇:冤家。结冤。3.上当;吃亏:花冤钱。白跑一趟,真冤!4.欺骗:你别冤人!
“负屈含冤”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沉重?比如《水浒传》里的林冲,明明是被高俅父子设计陷害,却要背上“擅闯军机重地”的罪名发配沧州,这不就是典型的“顶着黑锅无处诉”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含冤莫白”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都在于“蒙冤”,但“负屈含冤”更强调被迫承受的状态。就像现代职场里,实习生小王熬夜做的方案被主管冒名顶替,会议上被夸成“李经理的创意”,这种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憋屈感,正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用“负”和“含”这两个字?我琢磨着,“负”是背着千斤重担行走的姿态,“含”则是把苦楚硬生生咽下去的隐忍。就像去年邻居张阿姨家拆迁款被克扣,她举着发黄的房产证在信访局门口徘徊三个月,那份欲说还休的艰难,让这个词突然有了温度。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提高后,这种现象是否在减少?我倒觉得形式在变化。就像网络时代可能变成“被热搜污名化”,但解决问题的渠道确实变多了。重要的是保持发声的勇气——毕竟沉默不会自动洗刷冤屈。
最后看个暖心案例:明朝海瑞任淳安知县时,有个屠夫被诬偷牛。海瑞让衙役把牛牵到县衙,观察牛见到真主人时的亲昵表现,最终还了屠夫清白。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乌云终会散去,重要的是在等待黎明时守住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