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
  • dàn
  • d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ín wú dàn dàn

成语解释:担:古代重量单位,1担=100市斤;石:容量单位:1石=10斗。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形容没什么储备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叙四子稿》:“理本荒也,而剽窃二氏之皮肤,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乡里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贫无担石

英文翻译:Poor and beardless stone

贫无担石的意思

贫:1.穷(跟“富”相对):贫农。贫民。贫苦。2.缺少;不足:贫血。3.用于僧道的自称:贫僧。贫道。4.姓。5.絮叨可厌:这个人嘴真贫。你老说那些话,听着怪贫的。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担:[dān]1.用肩膀挑:担水。2.承当,负责:担负。担任。担当。担待(a.原谅;b.担当责任)。担重任。担风险。[dàn]1.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2.一挑东西:担子。勇挑重担。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担等于一百斤。4.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担水。[dǎn]同“”。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成语评论

贫无担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早味,但它描述的困境到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举个例子:古时候有个穷书生,家里连一斗米都拿不出来,下雨天屋顶漏水,只能拿瓦罐接水,邻居问他怎么不修房顶,他苦笑道:“贫无担石,修屋的钱怕是得等来年收成。”这里“担”和“石”都是古代的容量单位,连一丁点粮食都存不住,你说这得穷到什么程度?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都用人民币了,这成语还有实际意义吗?其实换个场景就懂了。比如小王创业开小餐馆,头三个月收入还不够交水电费,冰箱里只剩半包挂面,朋友问他需不需要借钱周转,他摆摆手说:“我这叫贫无担石,但灶台的火还没灭呢!”你看,物质匮乏的窘迫感跨越千年依然相通。

成语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不只是描述贫穷状态,更强调资源的极度匮乏对人的限制。就像现代职场新人月薪交完房租只剩饭钱,想去参加行业培训却凑不出学费,这种“知识领域的贫无担石”同样会困住发展机会。不过有意思的是,古人用粮食衡量贫困,今天我们却可能为流量、时间、技能这些新“粮食”发愁。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其实是它的画面感。想象挑着空扁担站在粮仓前,连一粒米都舀不出来的场景,比直接说“我很穷”生动百倍。现代社会虽然少见真正的断粮危机,但当年轻人说“银行卡比脸干净”“手机电量1%找不到充电宝”,这些新时代的“贫无担石”式表达,不正是语言生命力的延续吗?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破局的可能性——既然担石皆无,反而能轻装上阵。就像那个穷书生后来考中进士,小王的小餐馆熬过寒冬成了网红店。物质的匮乏可能是暂时的,但如何把“空扁担”变成“新工具”,或许才是藏在成语褶皱里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