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àn xiǔ sù chén
成语解释:钱串子断了,谷子烂了。比喻极富有。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财粮富足
繁体字形:貫朽粟陳
英文翻译:an excess of wealth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朽:1.腐烂:腐朽。2.衰老:老朽。
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适应性强。是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陈:1.安放;摆设;排列:陈设。2.叙述;说明:条陈。详陈。3.时间久的;旧的:推陈出新。4.周朝国名(?—前478)。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一带。为楚所灭。5.朝代名。南朝之一(557—589)。陈霸先灭萧梁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为隋所灭。6.古又同“阵(zhèn)”。
“贯朽粟陈”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钱粮多到用不完,连串钱的绳子都烂了,仓库的粮食都堆到发霉了。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公司账上现金充足,仓库堆满原料,简直是贯朽粟陈,但管理层却不知道怎么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这样一说,是不是画面感就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现在还能用得上吗?”当然可以!虽然现代社会很少用绳子串钱,但“资源过剩却缺乏规划”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某科技巨头囤积了大量专利却不投入研发,或者家庭冰箱塞满食物却总是浪费,都能用“贯朽粟陈”来形容——东西多到溢出来,反而成了负担。
这个成语的深层启示是什么?我认为它不只是炫富,更在提醒我们“过犹不及”。就像家里买太多打折商品,结果过期了还没拆封;公司储备大量现金却不敢投资创新,本质上都是资源错配。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囤积数量,而在于动态平衡——既要留足余粮,也要让资源流动起来创造价值。
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古人用“贯朽”而不是“钱锈”?仔细想想,古代铜钱用麻绳串起来,绳子腐烂说明存放时间极长;而粮食陈化则暗示根本吃不完。这两个细节精准传递了“长期闲置”的概念,比单纯说“有钱有粮”更生动,可见成语创造者的观察力之敏锐。
如果把这个概念迁移到现代职场,会发现类似情况:有人考了十几个证书却不敢换工作,公司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却不做分析。这些“知识储备”或“数据资产”如果只是静态堆积,就像古代腐朽的钱串,表面光鲜实则失去活力。这时候需要的不是继续囤积,而是建立有效的转化机制。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用“贯朽粟陈”代替“钱多到花不完”——既准确又有文化韵味。不过要注意语境,别在朋友吐槽房贷时说这话,容易引发误会。毕竟成语虽好,用得合时宜才能让语言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