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zhì mò dì
成语解释: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繁体字形:賫志没地
英文翻译:Where there is no land
赍:1.怀着:赍志而没(mò)(志未遂而死去)。2.把东西送给别人。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赍志没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赍”是怀抱着的意思,“志”指志向,“没地”则是埋入土地,合起来就是“带着未实现的志向离世”。它常用来形容人生留有巨大遗憾的状态。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那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是不是特别贴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可能有人会问:这和“抱憾终生”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志向本身的价值高度。举个现代例子:有位科学家穷尽一生研究抗癌药物,却在临床试验阶段突然病逝。这种戛然而止的追求,用“赍志没地”形容,是不是比单纯说“遗憾”更有分量感?
我曾在博物馆见过民国时期飞行员的家书,那些二十出头的青年在信里写满建设航空强国的理想,却在空战中牺牲。他们的故事让我突然明白——这个成语不仅是惋惜,更是对崇高追求的致敬。就像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但光芒会被铭记。
当代社会其实更需要理解这个成语的积极面。去年采访过一位非遗传承人,她坚持四十多年复原失传的草木染工艺,直到癌症晚期还在整理配方手册。她说:“就算我看不到成品,总有人能接着走。”这种精神传承,让“赍志没地”不再是终点,反而成为新起点的接力棒。
下次遇到坚持做冷门研究的朋友,别急着说“做这个有什么用”。说不定他们正在书写新时代的“赍志没地”故事。毕竟,人类文明的进步,往往始于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执着追求。我们既要学会与遗憾共处,也要相信每份真诚的志向都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泛起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