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zhì ér mò

成语解释: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繁体字形:賫志而殁

英文翻译:die without fulfilling one 's ambitions

赍志而殁的意思

赍:1.怀着:赍志而没(mò)(志未遂而死去)。2.把东西送给别人。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殁:死:病殁。也作没。

成语评论

赍志而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说白了就是“带着没实现的理想离开人世”。比如一位老教师退休后想给山区孩子建图书馆,结果工程刚启动就病逝了——这就是典型的赍志而殁

为什么会用这个成语? 它其实在提醒我们两件事:一是人生无常,二是理想珍贵。就像邻居王叔攒了十年钱准备环游世界,结果查出重病,临走前把积蓄捐给了流浪动物救助站。他的环球梦虽然碎了,但换个方式延续了善意。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古人写墓志铭最爱用这个成语。唐代诗人李贺27岁病逝,临终前把诗稿托付给好友,后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鬼”。你看,未完成的理想就像种子,说不定会在别人心里生根发芽。

现代人还适用这个成语吗? 当然!就像创业者李薇,抗癌三年坚持开发助农App,项目上线前一个月去世。虽然她没亲眼见到30万农户因此增收,但团队继续运营时都说:“我们带着李姐的那份初心在做事。”

我个人觉得,“赍志而殁”不该只是遗憾的注脚。它更像接力棒,提醒活着的人:每个未竟的理想都值得被温柔对待。就像春天埋下的树苗,就算种树人看不到它成林,但总有后人会在树荫下乘凉。

下次听到这个词,不妨想想:如果生命突然倒计时,哪些事情真正值得托付?也许答案会让我们更清楚当下该珍惜什么。毕竟,理想的重量不在于是否亲手完成,而在于它能否点燃更多人心里的光。

赍志而殁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作恶多端的杀人犯终于被擒获了,受害者的家属赍志而殁,恨不得当时就活剥了他。
  2. 造句 朕欲举亚洲之全境俾尽服于俄,今乃赍志而殁,惟愿后之子孙终成朕志毋忽。
  3. 造句 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终因独子孔鲤去世而赍志而殁。
  4. 造句 可惜“掣鳌有策知音渺”,他虽擅治水之才而终难见用,饱受排挤与歧视后,赍志而殁。
  5. 造句 ,他笔下的主人公大都充满高尚的理想和服务社会的愿望,但却要么因为性格的软弱,要么因为疾病的折磨,要么因为环境的阻遏,最终壮志未酬,甚至赍志而殁。
  6. 造句 1916年11月8日凌晨,戎马倥偬、尽瘁国事的蔡锷将军在日本福冈赍志而殁,年仅三十七岁。
  7. 造句 自此,年近知天命的唐伯虎才最终绝意仕进,在一种心灰意懒、颓然自放的状态中度过余生,于五十四岁那年在贫困交攻之中赍志而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