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ǎo
  • guà
  • w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ǐ zǎo guà wǎn

成语解释: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很勤劳

成语出处:秦兆阳《刘老济》:“逃荒到这村来,又从头干起,吃糠咽菜,起早挂晚,租人家地种,养羊、打鱼、搓麻绳,只要是赚钱的道儿,就得走一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日常生活起居

繁体字形:起早挂晚

英文翻译:Get up early and hang up late

起早挂晚的意思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早:1.早晨:清早。早饭。从早到晚。2.表示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早已:他早走了。这件事我们早商量好了。3.时间在先的:早期。早稻。4.比一定的时间靠前:早熟。早婚。你早点儿来。忙什么,离开演还早呢。5.问候的话,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招呼:老师早!6.姓。

挂:1.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挂钟。把大衣挂在衣架上。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一轮明月挂在天上。2.(案件等)悬而未决;搁置:这个案子还挂着呢。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3.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电话先不要挂,等我查一下。4.指交换机接通电话,也指打电话:请你挂总务科。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5.钩:钉子把衣服挂住了。6.(内心)牵挂: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7.(物体表面)蒙上;糊着: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脸上挂着笑。8.登记:挂失。挂一个号。9.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挂四轮大车。十多挂鞭炮。

晚:1.晚上:今晚。晚会。从早到晚。2.时间靠后的:晚稻。晚秋。晚年。晚清(清朝末年)。3.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八点再去就晚了。今年的春天来得晚。4.后来的:晚辈。5.后辈对前辈的自称(用于书信)。6.靠后的一段时间,特指人的晚年:岁晚。晚节。晚景。7.姓。

成语评论

起早挂晚”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看个例子:老张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一个月天不亮就起床,深夜才收工,同事都说他这是“起早挂晚拼事业”。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那些为理想奔波的创业者、备考的学生、赶农时的农民,都在用行动诠释这个词的分量。

为什么大家愿意这么拼命?核心问题其实藏在成语背后——它描述的不仅是时间投入,更是对目标的执着。比如菜市场凌晨三点开灯备货的摊主,他们知道早一步准备就能多抓住一个顾客;又比如程序员通宵调试代码,只为产品能按时上线。这种“和时间赛跑”的状态,本质上是把未来期待转化成当下行动。

但这样高强度作息真的可持续吗?我观察过小区门口的早餐铺,老板娘每天四点起床和面,下午两点准时收摊补觉。她说:“身子不是铁打的,得学会在拼命和养生之间找平衡。”这或许给了我们新启发——所谓“起早挂晚”,不该是透支健康的代名词,而应成为高效能时间管理的实践。

有人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需要靠延长工时来竞争吗?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两种模式:一种是靠熬夜加班赶进度,另一种是严格遵循“深度工作法”,用专注替代时长。三个月后发现,后者团队不仅出错率低,创新提案还多出40%。这说明“起早挂晚”的内涵正在进化,从单纯比拼体力转向智慧化努力。

看着地铁早高峰里啃面包的年轻人,忽然觉得这个成语就像时代的多棱镜。它既折射着奋斗者们的热忱,也提醒我们别陷入虚假勤奋的陷阱。或许真正的关键不在于起得多早、熬得多晚,而在于每个清醒的时刻是否都在创造真实价值。就像老话说的,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下次再用“起早挂晚”造句时,或许可以这样说:新媒体编辑小王虽然不再通宵写稿,但通过优化工作流,早上六点到岗的三小时产出抵得过过去半天工作量。这种既保持奋斗节奏又尊重生物钟的方式,或许才是当代“聪明版”的起早挂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