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ǐ zǎo shuì wǎn
成语解释:起得早,睡得晚。早晨起床,晚上睡觉,指日常生活起居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人家的孩儿在你家,每日起早睡晚,辛辛苦苦,替你家打勤劳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日常生活起居
繁体字形:起早睡晚
英文翻译:work from dawn to night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早:1.早晨:清早。早饭。从早到晚。2.表示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早已:他早走了。这件事我们早商量好了。3.时间在先的:早期。早稻。4.比一定的时间靠前:早熟。早婚。你早点儿来。忙什么,离开演还早呢。5.问候的话,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招呼:老师早!6.姓。
睡:睡觉:早睡早起。睡着了。
晚:1.晚上:今晚。晚会。从早到晚。2.时间靠后的:晚稻。晚秋。晚年。晚清(清朝末年)。3.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八点再去就晚了。今年的春天来得晚。4.后来的:晚辈。5.后辈对前辈的自称(用于书信)。6.靠后的一段时间,特指人的晚年:岁晚。晚节。晚景。7.姓。
“起早睡晚”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天不亮就起床,深夜才入睡”,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忙碌的状态。比如:“老王为了赶项目,连续一个月起早睡晚,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这里既体现了主人公的辛苦,也暗含对他坚持精神的认可。
为什么要用“起早睡晚”而不是直接说“努力工作”?这个成语的画面感更强——天还没亮的清晨、夜深人静的书房、反复修改的文件,这些具体场景能让听者瞬间联想到奋斗的过程。就像我们说“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比“他很忙”更能引发共鸣。
不过有个疑问:“起早睡晚”是否等同于“效率高”?不一定。我曾见过实习生每天熬夜到凌晨,但产出却不如同事。这说明单纯拉长工作时间未必有效,关键要看精力管理和工作方法。成语强调的是态度,而实际效果还需结合其他因素。
在具体使用场景中,这个成语常带有褒义,但偶尔也会暗藏提醒。比如母亲对孩子说:“别总起早睡晚地刷题,要注意身体。”这时候的潜台词是:努力值得肯定,但健康同样重要。这种微妙的表达,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
从个人经历看,现代人或许需要重新理解“起早睡晚”。过去农耕社会遵循日出而作,如今知识工作者可能更适合弹性作息。有人凌晨四点写作灵感迸发,有人深夜敲代码效率翻倍。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起早睡晚”也能成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最后分享个小观察:老一辈说“起早睡晚”时,常伴随摇头叹息;年轻人用这个词时,反而带着点自豪。这种态度变化,或许反映出不同时代对“奋斗”的定义正在悄然改变——从被动谋生到主动追求,同样的成语,正在被赋予新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