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ú tiān jí dì
成语解释: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
繁体字形:跼天蹐地
英文翻译:be cramped for room
跼:屈曲不舒展。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蹐:小步:~步。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跼天蹐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描述的场景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林,每天既要应对主管的突击检查,又要处理同事甩过来的杂活,午休时躲在楼梯间给家人打电话说“我现在就像被塞进罐头里的鱼”,这不正是跼天蹐地的真实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形容局促不安的成语,放在现代社会还能用吗?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当代年轻人的"内卷式加班"就是典型例子。程序媛阿美连续三周睡在工位,盯着屏幕修改代码时,就像被无形的玻璃罩困住的小动物——明明空间很大,却连伸个懒腰都怕碰碎什么。这种既要保持专业形象又要应对超负荷工作的状态,正是成语的现代演绎。
我常觉得这个成语最精妙之处在于画面感。就像上周陪朋友看房时,中介带着我们穿过老城区的握手楼,两栋楼之间的租客晾衣服时竹竿都能碰到对面窗台。租客王叔苦笑着说:“这叫现代版跼天蹐地,晾个被单都得搞外交谈判。”这种既无奈又幽默的应对方式,反而让困境变得鲜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并非完全消极。就像新手妈妈小周的经历:宝宝满月宴当天,既要照顾哭闹的婴儿,又要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的育儿指导。但当她巧妙地把宝宝哄睡后,突然发现那些指点声变成了压低嗓门的夸赞——有时候跼天蹐地的状态反而能激发出意料之外的智慧。这种在逼仄环境中生长的韧性,或许正是成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有个有趣的发现:古人在用这个成语时多指物理空间的局促,而现代人更多用来形容心理层面的束缚。就像最近遇到的自由职业者案例,他们明明拥有时间自主权,却因为要同时满足五个甲方的需求,反而产生了“全天候待命”的焦虑。这种新型的跼天蹐地,或许正是数字时代给我们出的一道思考题。
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困顿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它像面镜子,既照见我们的局限,也反射出突破的可能——就像被岩石挤压的种子,最终找到裂缝向阳而生。这种跨越千年的语言魅力,或许就是成语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