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成语解释: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成语出处: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身在曹營心在汉
英文翻译:In caoying and in Han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曹:1.等,辈:尔曹(你们)。吾曹。2.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曹(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3.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4.姓。
营:1.谋求:营生。营救。2.经营;管理:营造。营业。国营。民营。3.姓。4.军队驻扎的地方:军营。安营。5.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团,下辖若干连。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汉:1.汉水:江淮河汉。2.汉族:汉语。3.天河;银河:银汉。4.成年男人:老汉。好汉。5.朝代名。1.(前202—220)。刘邦灭秦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8—23)。自刘邦称汉王起,包括“新”,史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为曹魏所灭。西汉、东汉合称两汉。2.三国之一(221—263)。刘备建立。在今川、云、贵、渝及陕西南部。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为曹魏所灭。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刘知远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汉。为后周所灭。4.十国之一(917—971)。刘䶮(yǎn)建立。建都广州,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为北宋所灭。5.十国之一(951—979)。刘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为北宋所灭。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现实的例子:小明入职了一家新公司,薪资待遇不错,但每天开会时总忍不住刷前东家的新闻。同事问他:“你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吗?”小明苦笑:“没有,就是有点怀念以前团队的氛围。”这种“身体在这儿,心思飘别处”的状态,恰恰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矛盾?关键在于环境与内心的错位。就像刚转学的学生,课桌在新教室,书包里却装着旧学校的纪念册。这种状态本身没有对错,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真正的在意点。
现代职场中这种现象尤其常见。有位程序员朋友跟我分享过:他在互联网大厂拿着高薪,却每周偷偷参加考古沙龙。他说:“代码是我的职业,文物才是我的灵魂栖息地。”这种割裂感恰恰印证了成语的现实意义——当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不同步时,人就会变成“两栖动物”。
如何化解这种状态?个人认为关键在于主动构建连接点。就像那位程序员后来开始开发文物数字化系统,把两个世界串联起来。战国时期的徐庶身在曹营却能保持气节,现代人同样可以在现实框架内创造可能性。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清醒认知,知道自己为何停留,又为何向往。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的持久生命力源于人类永恒的情感困境。当代年轻人跳槽时的犹豫,留学生隔着时差刷家乡新闻的举动,甚至夫妻冷战期间偷偷关心对方的细节,都是这个古老成语的现代变奏。它提醒我们:任何选择都有代价,但真诚面对自己的心意,总能找到让身心和解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