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mào shǐ shí
成语解释:见“躬蹈矢石”。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辽东大捷辞恩疏》:“诚以摧锋陷城躬冒矢石,本诸将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画者所可同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
繁体字形:躳冐矢石
英文翻译:Bow and fall
躬:1.自身;亲自:躬逢。反躬自问。躬行实践。2.弯下(身子):躬身下拜。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矢:1.箭:有的(dì)放矢。2.古又同“誓”:矢口抵赖。矢志不移。3.古又同“屎”:遗矢。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躬冒矢石”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画面感,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冲在危险的最前线。比如《三国演义》里,赵云单枪匹马救阿斗的故事,就可以用“赵云躬冒矢石杀入敌阵”来描述——他明明知道前方箭如雨下,却依然选择直面危险。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身先士卒”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领导者带头行动,但“躬冒矢石”更突出“亲身经历真实危险”的意味。就像抗疫期间,有位医院院长连续30天睡在办公室,每天进隔离病房查房,这种既参与决策又直面风险的状态,就比单纯在后方指挥更有冲击力。
现代职场中这个概念还有价值吗?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这样的场景:当项目遇到技术瓶颈时,CTO不是坐在会议室听汇报,而是挽起袖子和工程师们熬夜调试代码。这种“躬冒矢石”式的领导方式,往往比空喊口号更能激发团队斗志。毕竟在关键时刻,行动永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并不是鼓励无脑冒险。真正有价值的是“带着清醒认知的勇敢”。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前会检查装备,外科医生上手术台前要反复确认方案。专业领域的躬冒矢石,需要的是勇气与智慧的结合,而不是匹夫之勇。
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真正被记住的领导者往往都有这样的特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亲校簿书,流汗竟日”,王阳明平叛时策马直抵阵前。这些故事传递着一个朴素道理:想要获得他人信任,自己先要成为值得追随的榜样。这种精神内核,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下次遇到需要攻坚克难的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担当不仅是发号施令,更是用行动证明“我和你们在一起”。当领导者愿意躬身入局,整个团队自然会凝聚成更有战斗力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