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ǐ
  • shí
  • zhī
  • n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ǐ shí zhī nán

成语解释: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战争等

繁体字形:矢石之難

英文翻译:A stone to crack

矢石之难的意思

矢:1.箭:有的(dì)放矢。2.古又同“”:矢口抵赖。矢志不移。3.古又同“”:遗矢。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成语评论

矢石之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的场景其实很生动。想象一下古代战场:士兵们顶着漫天飞箭和滚石冲锋陷阵,这种生死一线的困境就是“矢石之难”。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诸葛亮北伐时,蜀军屡次遭遇矢石之难,却始终士气不衰。”这里的“矢石之难”既描绘了战场上的凶险,也暗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矢石”来代表危险?其实这和古代战争形态有关。冷兵器时代,弓箭和投石是最常见的远程攻击手段,士兵既要躲避箭雨,又要提防滚石,稍有不慎便会丧命。这种具象化的危险,后来被抽象为“面对巨大挑战”的象征。

放到现代,这个成语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描述创业者的经历:“初创团队在市场竞争中如同经历矢石之难,每个决策都关乎存亡。”这里没有真实的箭和石头,但资金压力、同行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与古代战场的危机感异曲同工。

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它跨越时空的比喻能力。当我们说“工作中的deadline像矢石之难袭来”,既保留了成语的历史厚重感,又让现代人瞬间理解那种被多重任务围攻的状态。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恰恰来自它能不断适配新的语境。

最后不妨想想:面对生活中的“矢石之难”,古人如何应对?他们或许会加固盾牌、调整阵型。而今天的我们,可能需要更灵活的策略——就像用数据分析代替蛮力冲锋,用团队协作化解单兵作战的风险。危险的形式在变,但突破困境的智慧始终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