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shēn
  • x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shēn xùn yì

成语解释: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成语出处:晋·杜预《女记》:“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殉义,攮袂高谈称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輕身殉義

英文翻译:Sacrifice one's life for one's righteousness

轻身殉义的意思

轻:1.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轻如鸿毛。轻装。2.数量少;程度浅:年轻。轻伤不下火线。3.不用猛力:轻拿轻放。4.不重要:责任轻。5.不重视;不认真:轻视。轻率。6.不严肃:轻薄。7.轻松:轻音乐。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殉:1.为了追求某种理想或维护某种事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身殉国。2.殉葬。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成语评论

轻身殉义”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它描述的是一个人为了道义或信念,甘愿舍弃生命的行为。比如古代侠客路见不平、舍命救人,或是忠臣宁死不背叛国家,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它传递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有人会‘轻身殉义’吗?”其实这种精神并未消失,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了。比如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时,明知危险却义无反顾;医护人员在疫情中主动请缨奔赴前线,这些行为背后都有相似的逻辑——在关键时刻将他人或集体的利益置于自身安全之上。

但为什么有人愿意这样做?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行为高度统一时,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就像战士守卫疆土,科学家为真理献身,这种内在驱动往往比外在压力更有力量。需要强调的是,“轻身”不等于轻视生命,而是对某种信念的极致尊重。

个人认为,当代社会更需要的或许是“重身行义”——在珍视生命的前提下践行道义。比如企业家坚持商业伦理,普通人在生活中坚守诚信,这种日常化的正义感同样值得敬佩。毕竟,轰轰烈烈的牺牲固然悲壮,细水长流的坚守更能构建文明社会的根基。

再举个具体例子:某企业家发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即便召回会损失巨额利润,仍选择承担责任。这看似与“轻身”无关,但本质都是对价值观的坚守。可见,殉义不必以生命为代价,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为正确的事承担代价。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个时代都在重新定义“义”的内涵。农耕时代的“义”可能体现为家族名誉,战争年代表现为家国情怀,而今天可能延伸为环境保护、公平正义等新维度。变的是具体内容,不变的是那份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最后不妨思考:当面对道德抉择时,我们是否愿意付出相应代价?这个代价未必是生命,可能是时间、金钱或社会认可度。通过这样的日常实践,“轻身殉义”的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