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zhòng
  • hu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zhòng huǎn jí

成语解释: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事情

繁体字形:輕重緩急

英文翻译:order of priority

轻重缓急的意思

轻:1.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轻如鸿毛。轻装。2.数量少;程度浅:年轻。轻伤不下火线。3.不用猛力:轻拿轻放。4.不重要:责任轻。5.不重视;不认真:轻视。轻率。6.不严肃:轻薄。7.轻松:轻音乐。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缓:1.迟;慢:迟缓。缓步。缓不济急。2.延缓;推迟:缓办。缓期。这事缓几天再说。3.缓和;不紧张:缓冲。缓急。4.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昏过去又缓过来。蔫了的花,浇上水又缓过来了。

急: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成语评论

轻重缓急”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抽象,但生活里处处能用上。比如朋友突然打电话说“家里水管爆了”,你正忙着写报告,这时候是继续加班还是立刻去帮忙?这时候就得用“轻重缓急”来划个线——紧急又重要的事优先处理,其他事情往后排。

有人问:“怎么判断一件事到底是‘轻’还是‘重’?”其实关键看它对目标的影响程度。比如学生备考时,复习重点章节(重)比整理书桌(轻)更紧迫;但如果是水管漏水导致家里被淹,整理书桌反而成了“缓”,修水管才是“急”。这里隐藏一个误区:紧急的事未必重要,重要的事可能不紧急,比如健康管理。

举个成语例子:同事总把“回复邮件”当成头等大事,结果耽误了项目方案的设计。这种情况可以用“舍本逐末”来形容——把次要的“急”事放在核心的“重”事前面。反过来,如果能像“磨刀不误砍柴工”那样,先花半小时梳理任务优先级,反而能提高整天效率。

我自己有个习惯:每天早上用三分钟给任务贴标签。红色代表“重要且紧急”(比如今天截止的合同),绿色是“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季度学习计划),黄色是“紧急但不重要”(比如临时会议),灰色直接划掉。这个方法帮我避开了“救火队员”式的工作模式,把精力留给真正创造价值的事。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同时遇到客户投诉(急)和年度规划会议(重),你会怎么选?其实答案藏在问题背后——投诉需要立刻响应防止恶化,但规划会议决定未来三个月方向,这时候可能需要拆分处理:先花20分钟安抚客户,再带着清晰思路参加会议。生活不是单选题,灵活调整优先级才是王道。

轻重缓急的造句

  1. 造句 我们干事情应分轻重缓急,有所侧重。
  2. 造句 做事儿要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进行。
  3. 造句 国家的事情很多,要分别轻重缓急。
  4. 造句 我们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做事得考虑轻重缓急,不允许本末倒置。
  5. 造句 可是口口声声说"钱要有效使用"的政客们自己去不管轻重缓急。
  6. 造句 做工作必须善于区别轻重缓急,抓住重点。
  7. 造句 做工作一定先分清轻重缓急,有序进行,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轻重倒置。
  8. 造句 做事要懂得分轻重缓急、先后次序,不能一律等量齐观,全部混淆在一起。
  9. 造句 工作头绪很多的时候,一定要分个轻重缓急,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10. 造句 事有轻重缓急,先把燃眉之急的危机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