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í yán qì zhèng
成语解释:犹言辞严义正。
成语出处:《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辭嚴氣正
英文翻译:severity in speech and fairness in principle -- as the utterance of an upright person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严:1.严密;紧密:严紧。戒严。谨严。把瓶口封严了。他嘴严,从来不乱说。2.严厉;严格:庄严。威严。严办。严加管束。纪律很严。3.程度深;厉害:严冬。严寒。严刑。4.指父亲:家严。5.姓。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哎,说到“辞严气正”这个成语,大家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的,但其实它离咱们的生活可近了!举个栗子吧,比如老师发现学生考试作弊,直接拍桌子说:“学习得靠真本事,搞这种小动作对得起谁?”——这话既严厉又不失公正,典型的“辞严气正”。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这和‘义正辞严’有啥区别啊?”说白了,“辞严气正”更强调说话时的气场,像武侠片里大侠拔剑那种压迫感。
再举个接地气的场景。比如同事在会议上甩锅给你,你直接回怼:“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你负责的,数据记录都在这儿摆着。”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这时候有人可能嘀咕:“这么硬刚会不会伤和气?”其实啊,关键看出发点——如果是为了维护事实而不是发泄情绪,那这种“辞严气正”反而能赢得尊重。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问题:“现在流行温和沟通,这种严厉的表达方式过时了吗?”个人觉得未必!就像炒菜不能光放糖,该加盐的时候还得加。前两天看社区调解员处理纠纷,有个大妈插队还骂人,调解员直接板着脸说:“公共秩序是大家的,您这样闹下去可要报警处理了。”这话一出,大妈立马蔫了。所以说啊,该硬气的时候就得像钢钉似的钉住原则。
有小伙伴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找你借车,你担心他车技不行但又不好意思拒绝。这时候要是能“辞严气正”地说:“不是信不过你,这车刚修过变速箱,真不敢外借。”既守住底线又不伤感情。说到底啊,这个成语的精髓不在于凶不凶,而在于那份“理直气壮”的底气。
最后扯句闲篇儿,我发现现在有些短视频博主特会用这招。比如科普博主指着伪科学视频开火:“这种误导人的内容,平台再不处理我可要举报了!”评论区清一色叫好。所以说嘛,只要站得住理儿,言辞犀利点反而能成事——这大概就是老祖宗说的“有理走遍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