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shuǐ lóu tái
成语解释:指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一般作“近水楼台先得月”。
成语出处: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近水樓台
英文翻译:waterside pavilion
近:1.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跟“远”相对):近郊。近日。近百年史。靠近。附近。歌声由远而近。现在离国庆节很近了。2.接近:平易近人。年近三十。两人年龄相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亲密;关系密切:亲近。近亲。两家的关系很近。4.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楼:1.楼房:大楼。教学楼。高楼大厦。一座楼。2.楼房的一层:一楼(平地的一层)。一口气爬上十楼。3.(楼儿)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盖的一层房子:城楼。箭楼。钟楼。4.用于某些店铺的名称:茶楼。酒楼。银楼。5.姓。
台:[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瞭望台。塔台。亭台楼阁。2.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讲台。舞台。主席台。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台。磨台。灯台。蜡台。4.(台儿)像台的东西:井台。窗台儿。5.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台。梳妆台。乒乓球台。6.a)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一台戏。一台晚会。b)用于机器、仪器等: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7.指台湾省:台胞。8.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9.姓。10.见〖台风〗1。[tāi]台州(Tāizhōu),地名;天台(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近水楼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先看到月亮”,但实际用来形容因地理位置或环境优势而更容易获得机会的人。比如小张在出版社工作,总能第一时间读到新书——这不就是典型的“近水楼台”吗?他不用排队买书,也不用等快递,职业特性让他天然拥有阅读优先权。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优势是不是不太公平?”其实成语本身不带褒贬,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就像住在河边的渔民总比内陆居民更懂捕鱼技巧,这是客观条件带来的差异。重要的不是否定“近水楼台”的存在,而是思考如何让更多人获得发展机会。
举个例子,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小王,因为工位就在技术总监办公室旁边,经常能参与核心项目讨论。这种物理距离的缩短,让他比楼下的同事更快掌握行业动态。但有意思的是,半年后小王主动发起“技术分享会”,把学到的知识整理成文档传给团队——这说明“近水楼台”带来的优势,完全可以通过共享转化为集体财富。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现代社会中的“水”和“楼台”早已突破物理范畴。比如直播行业里,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就是新时代的“近水楼台”。某位主播因为作品恰好符合推荐规则,视频突然爆红,这背后既有实力因素,也离不开算法这个“数字楼台”的加持。
我观察到,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过度依赖自身优势,要么完全忽视环境价值。实际上,像杭州的电商从业者比西北地区的同行更易接触行业资源,这是客观现实。但西北创业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同样能打开国际市场的“窗口”——当代社会的“近水楼台”,更多是看我们是否具备发现和利用“水域”的眼光。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故事里的月光始终平等地照在每座楼台上。当我们羡慕别人“近水”时,不妨先观察自己周围是否存在着未被发现的“水域”。毕竟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新的“楼台”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