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shuǐ
  • lóu
  • t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shuǐ lóu tái

成语解释: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成语出处:宋·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窄,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繁体字形:臨水樓台

英文翻译:Waterfront building

临水楼台的意思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楼:1.楼房:大楼。教学楼。高楼大厦。一座楼。2.楼房的一层:一楼(平地的一层)。一口气爬上十楼。3.(楼儿)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盖的一层房子:城楼。箭楼。钟楼。4.用于某些店铺的名称:茶楼。酒楼。银楼。5.姓。

台:[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瞭望台。塔台。亭台楼阁。2.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讲台。舞台。主席台。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台。磨台。灯台。蜡台。4.(台儿)像台的东西:井台。窗台儿。5.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台。梳妆台。乒乓球台。6.a)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一台戏。一台晚会。b)用于机器、仪器等: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7.指台湾省:台胞。8.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9.姓。10.见〖台风〗1。[tāi]台州(Tāizhōu),地名;天台(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成语评论

临水楼台”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因位置便利而优先获得资源或机会的现象。比如小王在科技园工作,每天午休时都能看到隔壁创业公司的新产品测试,久而久之竟被对方挖去当顾问。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吗?现实中真有这么简单?”其实小王并非单纯靠“位置近”,而是主动观察行业动态,用业余时间学习了相关技术,这才让偶然的机会变成了必然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是社区菜店的故事。李阿姨的店铺紧邻小区健身广场,傍晚总有人顺路买菜。但真正让她生意火爆的,是每天在广场跳舞时和邻居们聊食材新鲜度的习惯。有人质疑:“地理位置好就能躺赢?”李阿姨的秘诀在于把物理距离转化为情感联结——知道张奶奶牙口不好会留嫩豆腐,记得王叔叔家孩子爱吃玉米笋,这种“心理临水楼台”比物理距离更重要。

现代职场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市场部新人小赵的工位恰好在总监办公室门口,看似能“近水楼台”接触领导。但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是每次擦肩而过时准备好的30秒工作汇报。这启示我们:优势位置需要主动经营,就像河边的观景台,站着不动只能看风景,支起望远镜才能发现星辰。

值得注意的是,“临水楼台”效应也可能带来思维局限。某网红孵化基地曾出现所有主播都模仿头部网红的同质化现象,就像站在同一片湖边的游客,只盯着眼前的鱼群,反而忽视了湖心岛的风景。这时候需要跳出现有框架,把“楼台”当作跳板而非牢笼。

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真正的“临水楼台”不是静态的位置优势,而是动态的资源转化能力。就像在数字时代,每个人都能通过社交媒体搭建自己的“虚拟楼台”,关键不在于站在哪里,而在于如何把所处平台变成展示价值的舞台。当机遇的月光洒下时,既要看得见,更要接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