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ān
  • tòng
  • l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ān tòng lín lí

成语解释:见“酣畅淋漓”。

成语出处: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补语;形容非常舒畅和痛快

繁体字形:酣痛淋灕

英文翻译:fully and delightfully

酣痛淋漓的意思

酣:1.饮酒尽兴:酣饮。半酣。酒酣耳热。2.泛指尽兴、畅快:酣歌。酣睡。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淋:[lín]浇:日晒雨淋。菜起锅后还得淋上点儿香油。[lìn]1.过滤:淋盐。2.淋病,性病的一种。通过性交传播。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患者尿道发炎,化脓,尿中带血。

漓:1.见〖淋漓〗。2.漓江,水名,在广西。

成语评论

什么是"酣痛淋漓"?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矛盾,"酣"是畅快,"痛"是难受,组合在一起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它更像是"酣畅淋漓"的变体,用来形容一种彻底释放后的复杂快感。比如长跑选手冲过终点线时,浑身酸痛却满脸笑容:"这趟马拉松跑得真是酣痛淋漓!"

为什么这个词会让人联想到矛盾体验?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深刻的情感都伴随着痛感。就像创业者熬了三年终于敲钟上市,眼含热泪对团队说:"这段创业路走得酣痛淋漓,值了!"这种夹杂着艰辛与成就的复杂情绪,用这个词反而比单纯说"痛快"更有层次感。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表达?关键要抓住"付出与收获交织"的瞬间。比如画家完成大幅油画后瘫坐在地,颜料沾满全身却笑着说:"画得酣痛淋漓,仿佛把灵魂都泼在画布上了。"这种既疲惫又满足的状态,正是这个词的精准注脚。

有人认为这个词略显生硬,不如传统成语规范。我倒觉得语言本就在流动变化,就像十年前没人说"破防",现在却成为日常用语。只要语境恰当,这种创新性表达反而能为文字注入新鲜活力。比如登山者征服险峰后发朋友圈:"手脚磨破七处,但山顶的日出看得酣痛淋漓!"配上云海照片,谁都能感受到那份交织着疼痛与震撼的独特体验。

下次遇到需要表达复杂情感时,不妨试试这个词。不论是健身后的肌肉酸痛,还是完成艰难项目后的精神解脱,那些带着伤痕的喜悦时刻,用"酣痛淋漓"来形容或许比千篇一律的"太爽了"更有记忆点。毕竟生活本就酸甜苦辣交织,能找到准确描述这种混合况味的词语,何尝不是种语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