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ng
  • jīng
  • ti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ng jīng tiě gǔ

成语解释: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成语出处: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健壮的体魄

繁体字形:鋼筋鐵骨

英文翻译:a body strong as iron

钢筋铁骨的意思

钢:[gāng]铁和碳的合金。以铁为主要成分,含碳一般在0.2%—1.7%之间。含硫、磷等杂质少。有良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是工业上极重要的材料。[gàng]1.把刀在布、皮、缸沿等处磨,使刀快一点儿。2.在旧刀口上加上点儿钢,重新回火锻造,使锋利。

筋:1.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筋骨。2.口语称皮下的静脉管:青筋。3.肌肉的旧称。4.像筋的东西:叶筋。钢筋。

铁:1.金属元素,符号Fe(ferrum)。银白色,质硬,延展性强,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用途很广。2.指刀枪等:手无寸铁。动铁为凶。3.形容坚硬;坚强;牢固:铁拳。铁汉子。铁饭碗。他俩关系很铁。4.形容强暴或精锐:铁蹄。铁骑。5.形容确定不移:铁定。铁的事实。铁案。6.形容表情严肃:他铁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7.姓。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提到“钢筋铁骨”,很多人会联想到建筑工地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其实这个成语更多用来比喻人的意志或体魄极为坚韧。比如:“运动员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赛场上的爆发力背后是无数汗水。”这句话里,“钢筋铁骨”既指身体的强健,也暗示了精神上的坚持。

有人可能会问:“钢筋铁骨只能形容身体吗?”当然不是!它也可以比喻事物的坚固性。比如:“这座百年老桥历经洪水地震依然屹立不倒,靠的不仅是钢筋铁骨般的桥墩,更离不开设计者的智慧。”这里将桥梁的物理结构与人力的巧妙结合,赋予了成语更立体的含义。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抽象场景。试想一位创业者说:“初创团队虽然人少,但每个人都像钢筋铁骨,扛住了市场寒冬。”此时它不再指向物理硬度,而是团队凝聚力和抗压能力的象征。这种灵活运用说明,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打破字面束缚。

个人认为,“钢筋铁骨”在当代社会有了新注解。比如面对突发危机时,普通人展现的沉着冷静何尝不是另一种“钢铁属性”?就像社区志愿者在台风天彻夜值守,他们的责任感比钢筋更牢固,这种精神层面的坚韧或许才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支撑力。

最后不妨思考:为什么人们总爱用金属比喻坚强?或许因为金属既经得起千锤百炼,又能保持自身特性。生活中的挑战就像锻造炉,真正重要的不是变成无坚不摧的钢铁,而是在保持温度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形状。

钢筋铁骨的造句

  1. 造句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钢筋铁骨。
  2. 造句 他久经磨炼,练就钢筋铁骨。
  3. 造句 铜头铁臂,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弱点:屁股不够硬,有点骄傲)。
  4. 造句 钢筋铁骨的巨型鱿鱼、獠牙狰狞的庞硕野猪,变异野兽席卷全球;脱离联邦的反叛势力、贼心不死的埃施恩特,阴谋陷阱层出不穷。
  5. 造句 我家乡东北丘陵地带的松树多为红松,没有那么高大,也没有那么挺拔,但她高雅的气质,钢筋铁骨般的身躯,以及那苍翠的松枝绿,与其他松树如出一辙没什么两样。
  6. 造句 太勉强会受伤......她没有告诉哥哥,其实她早已伤得变成了钢筋铁骨。她不可以屈服,否则那些随着岁月一道道累加起来的伤痕,该如何去消除。明晓溪 
  7. 造句 象吉米那样的行家也跑不过罗拔特,这家伙又不需要太空服,又长著四条腿,还一身钢筋铁骨。
  8. 造句 看似两个人生活得好像轻松自在,但支撑那种生活的其实是钢筋铁骨。宫部美雪 
  9. 造句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又怎能长大呢?张爱玲 
  10. 造句 北城霸,西院龙虎榜上,排行第十四,兽王强化系召唤师,召唤兽王是铁脊熊王,合体后,拥有熊王之力,钢筋铁骨,防御,力量骇人,被东院学员称之为暴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