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l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yǔ hé lín

成语解释:见“铩羽暴鳞”。

成语出处:明·杨慎《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铩羽涸鳞去安所,缳飞川咏几时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鎩羽涸鱗

英文翻译:Kuyu dried up scales

铩羽涸鳞的意思

铩:1.古代的一种长矛。2.摧残;伤残:铩羽(伤了翅膀。比喻失意)。

羽:1.羽毛,鸟的毛:羽翼。2.鸟类或昆虫的翅膀:振羽。3.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涸:积水无存:干涸。枯涸。

鳞: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2.像鱼鳞的:鳞茎。鳞波。遍体鳞伤。3.姓。

成语评论

铩羽涸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既遭遇失败,又陷入困境”的状态。比如有人创业失败,积蓄耗尽,还被合作伙伴质疑能力,这时候可以说他“铩羽涸鳞”。但问题来了:这种双重打击下,人真的就彻底没救了吗?

来看个具体场景:小张连续三次竞聘部门主管失败(铩羽),同时房贷压力让他不得不兼职送外卖(涸鳞)。表面上看他确实“双重受挫”,但换个角度,竞聘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缺乏管理经验,而兼职过程中反而锻炼了他的应变能力。你看,困境里可能藏着转机。

我观察到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其实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失败和困境往往是打包出现的,但处理得当的话,就像健身时的“复合训练”——同时锻炼多个肌群。比如苏轼被贬黄州时(铩羽),却在这里写出千古绝唱(突破涸鳞),这就是成语背后的积极隐喻。

有人会问:既然双重困境这么难,普通人要怎么应对?关键在区分“事实”和“感受”。创业失败是事实,但“我这辈子完了”只是主观感受。就像被暴雨淋湿的旅人,虽然浑身湿透(铩羽),但只要找到避雨处生火(行动),湿衣服反而能烘干得更快(转化困境)。

现代职场中的例子更值得玩味。市场部王经理的项目被叫停(铩羽),团队面临解散(涸鳞)。但她把这次失败写成案例分析,反而获得行业论坛的邀请。这说明“铩羽”时掉落的羽毛,可能成为他人眼中的珍贵标本。当我们不再把失败和困境看作线性因果,而是立体的成长材料,这个成语就焕发了新意义。

最后想说,这个看似灰暗的成语其实包裹着希望的内核。就像海边的礁石,既要承受海浪拍打(铩羽),又要忍受烈日曝晒(涸鳞),但正是这种双重考验,让它变得坚硬且布满蓄水的孔隙——既能扛住冲击,又能储存滋养生命的甘露。

"铩羽涸鳞"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