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ēng qiāng dùn cuò
成语解释: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铿锵顿挫
英文翻译:Sonorous and faltering
铿:形容响亮的声音:铁轮大车走在石头路上铿铿地响。
锵: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锣声锵锵。玉佩锵锵。
顿:[dùn]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7.姓。8.疲乏:困顿。劳顿。[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挫:1.挫折:受挫。2.压下去;降低:抑扬顿挫。挫敌人的锐气,长自己的威风。
什么是"铿锵顿挫"?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声音的节奏感。比如老张在晨练时打太极,木剑破空声"唰唰"作响,隔壁王婶探头说:"这动静真带劲,像听戏文里锣鼓点似的!"这个生活场景就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成语只能描述声音吗?并非如此。上周参加读书会,听李老师朗诵《将进酒》,他时而低沉如闷雷,时而高昂似裂帛,有位大学生脱口而出:"这才叫铿锵顿挫!"可见在语言艺术中,这个成语能精准捕捉到情绪的起伏变化。
如何区分相近成语?有次陪孩子背成语卡,发现"掷地有声"侧重内容分量,而"铿锵顿挫"更强调节奏美感。就像小区张大爷拉二胡,弓弦震颤自带韵律美,但要说"掷地有声",还得看曲子里有没有《二泉映月》那样的深沉情感。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自带"声音可视化"的魔力。去年在古镇听评弹,三弦声忽如珠落玉盘,转瞬又似刀剑相击。闭眼聆听时,眼前竟浮现出金戈铁马的画面——好的声韵节奏确实能激活多重感官体验。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适配性。比如形容春雨绵绵,用"淅淅沥沥"更恰当;若是夏日的阵雨敲打铁皮屋顶,"噼里啪啦"里就藏着铿锵顿挫的劲道。语言就像调料,用得对才能给描述提鲜增味。
下次听到特别的声音韵律,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无论是广场舞的鼓点节奏,还是铁匠铺的叮当锤打,生活中处处藏着等待被文字捕捉的声韵之美。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汉语的精准表达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