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g jīn kēng yù
成语解释:见“锵金鸣玉”。
成语出处:五代·齐己《读》诗:“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谓语;指文章
繁体字形:鏘金鏗玉
英文翻译:Sonorous gold and jade
锵: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锣声锵锵。玉佩锵锵。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铿:形容响亮的声音:铁轮大车走在石头路上铿铿地响。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锵金铿玉到底是个啥意思?先拆开看,“锵”和“铿”都是拟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碰撞的清脆声响,合起来就指声音像敲击金玉一样悦耳动听。比如有人朗诵诗歌时,字句节奏分明,音调铿锵有力,就能用“他的诵读声锵金铿玉,听得人精神一振”来形容。
这成语只能用在声音上吗?其实不然。去年参观青铜器展览时,我看到文物修复师用特制工具轻敲编钟试音,叮叮当当的震动声在展厅回响,突然就想到:“这声音真是锵金铿玉,难怪古人用它奏乐。”你看,只要事物传递出清亮、有质感的氛围,不管是实际声响还是抽象感受都能适用。
有人问:“锵金铿玉和‘珠圆玉润’有啥区别?”前者侧重清脆有力的冲击感,后者更强调柔和饱满的韵味。比如听琵琶曲《十面埋伏》,轮指扫弦时是锵金铿玉的锐利,而揉弦时的余韵则接近珠圆玉润的绵长,两者配合才成就一首好曲子。
生活中哪些场景能活学活用?我有次参加读书会,主持人介绍新书时语句短促有力,每句话都像小锤子敲在听众心上。散场后我跟朋友说:“他讲话真是锵金铿玉,比咖啡还提神。”朋友立刻秒懂——这种表达既形象又带着点幽默感。
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这类表达?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精准传递画面感的语言就像炎夏里的冰镇酸梅汤。上周路过街角琴行,有个孩子练古筝,指甲划过琴弦的瞬间,铮铮然如金石相击。当时就想起这个成语,瞬间觉得嘈杂的城市街道多了份古典诗意。
说到底,语言就像调色板。当我们用“锵金铿玉”代替“声音好听”,就像在灰白素描上添了金箔,让平凡的日常多了层文化光泽。下次听到晨跑时运动手环的震动提醒,或许也能调侃一句:“这嗡嗡声倒是挺锵金铿玉的,比闹钟催命符强多了。”你看,老成语照样能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