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áng
  • piān
  • zh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áng piān dà zhāng

成语解释: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

成语出处: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98回:“是夜,中宗适来与韦后共寝,交欢事毕,韦后遂以三思之言长篇大章说了一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长篇大章

英文翻译:A long chapter

长篇大章的意思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篇:1.首尾完整的文章;一部书可以分开的大段落:篇章。《荀子·劝学篇》。2.写着或印着文字的单张纸:歌篇。3.量词。用于文章、纸张、书页等:一篇论文。三篇儿纸。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成语评论

哎呦喂,说到“长篇大章”这个成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又长又啰嗦”。但咱得掰扯清楚,这词儿到底是褒还是贬?举个例子,老张写的项目报告足足五十页,领导看完直拍大腿:“你这报告真是长篇大章,数据详实逻辑清晰!”你品,你细品——只要内容扎实,篇幅长反而是优势嘛。

那问题来了,怎么判断内容是不是“有效长篇”?举个反例,隔壁老王开会一讲就是俩小时,结果全是车轱辘话。这时候用“长篇大章”形容他,可就带着暗戳戳的嫌弃了。说白了,关键看内容密度。就像炖汤,火候到了才能香气扑鼻;要是光加水不添料,那叫清汤寡水。

话说回来,现代人注意力这么金贵,写长内容咋还有人看?我跟你说,这事儿得看领域。比如科普文章,不把原理掰开了揉碎了讲,读者反而云里雾里。上个月看到篇讲量子力学的长文,虽然得花半小时啃完,但看完直接打通任督二脉,这种“长篇大章”谁不爱?

不过别急着下结论哈,有个误区得拎清楚:长≠好。见过那种硬凑字数的文章没?就跟往饺子里猛塞面皮似的,咬三口都吃不着馅儿。个人觉得,好内容得像洋葱,层层剥开都有新发现。比如《红楼梦》那么厚一本,但每章都在铺垫伏笔,这才叫真功夫。

最后唠句实在的,信息爆炸时代,“长篇大章”反而成了试金石。能让人从头读到尾的长内容,那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就像吃自助餐,菜式多不算本事,能做到每道都让人光盘,才是真本事。下次遇到长文章先别划走,说不定里头藏着黄金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