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áng
  • piān
  • l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áng piān dà lùn

成语解释: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成语出处: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贬义,指内容空洞、重复繁琐的言论

繁体字形:長篇大論

英文翻译:a long and minute statement

长篇大论的意思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篇:1.首尾完整的文章;一部书可以分开的大段落:篇章。《荀子·劝学篇》。2.写着或印着文字的单张纸:歌篇。3.量词。用于文章、纸张、书页等:一篇论文。三篇儿纸。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语评论

哎呦喂,这题目可太有意思了!咱今天唠唠“长篇大论”的成语咋用。你发现没?有些成语明明四个字就能说清的事儿,非要用个故事来打比方,比如“画蛇添足”——嘿,这不就是多此一举嘛!但为啥老祖宗非得绕个弯呢?说白了,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把道理藏在画面感里,让人琢磨起来更有味儿。

话说回来,现在人总吐槽“开会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不就是“长篇大论”的现代版写照么?可别急着嫌弃,有些场合还真得展开说说。比如解释“水滴石穿”,光说“坚持到底”太干巴,补句“你看那房檐下的石板坑,不都是雨水十年八年砸出来的?”立马就生动了。对吧?关键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不过咱也得注意分寸。有回听人分析“塞翁失马”,从战国背景讲到现代企业管理,好家伙,硬生生扯了二十分钟。这就属于“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重点”。其实啊,成语就像压缩包,解压过头反而失去精髓。您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现在短视频流行,大家越来越没耐心听长故事。可有些成语的深意,还真得铺开了才能咂摸出滋味。比如“庖丁解牛”,要是不讲那个屠夫练了十九年的刀工,年轻人哪能理解“专业到极致就是艺术”的道理?所以说啊,长短不是问题,关键得看用得巧不巧。

最后插句私货:我觉着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得适量能提鲜,撒多了准齁嗓子。下次遇到爱显摆学问的,咱不妨笑眯眯来句:“您这讲解真是‘洋洋洒洒’,要不咱抓个重点?”保准既不得罪人,又把意思传到位。您瞧,语言这玩意儿,玩的不就是个分寸感么?

长篇大论的造句

  1. 造句 真有特殊见解的三言两语,较之不痛不痒的长篇大论要可贵得多。王朝闻 
  2. 造句 上课发言,有多少就说多少,不必长篇大论,出口成章。
  3. 造句 他又在发表长篇大论了!
  4. 造句 一次实际行动胜过长篇大论。
  5. 造句 会上发言要切合实际,不要长篇大论说些空话。
  6. 造句 报刊上的文章要短小精悍,长篇大论没人爱看。
  7. 造句 那些人就喜欢做长篇大论的讲话,这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
  8. 造句 我们做报告时切勿长篇大论,应言简意赅。
  9. 造句 王*记的一番长篇大论,并没给混乱局面开出药方。
  10. 造句 讲话要得体,有时适当的一二句胜过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