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ǎn shuò qí cí
成语解释: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说话及文章
繁体字形:閃爍其詞
英文翻译:dodge about
闪:1.闪避:闪开。闪过去。闪在树后。2.(身体)猛然晃动:他脚下一滑,闪了闪,差点跌倒。3.因动作过猛,使一部分筋肉受伤而疼痛:闪了腰。4.闪电:打闪。5.突然出现:闪念。山后闪出一条小路来。6.闪耀:闪金光。电闪雷鸣。眼里闪着泪花。7.甩下;丢下:出发时一定来叫你,不会把你闪下。8.姓。
烁:光亮的样子:闪烁。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词: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说到“闪烁其词”,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些绕来绕去的回答。比如同事被问到项目失误原因时说:“可能和某些外部因素有关,当然团队也还在分析具体情况。”这种回答像蒙了一层雾,既没承认问题,也没明确责任。
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方式说话?一个常见场景是家庭聚会。当亲戚问“你什么时候结婚?”时,回答“看缘分吧,现在工作挺忙的”既避免了冲突,又转移了焦点。这种语言策略就像给对话穿上了防弹衣——既保护自己,也不伤和气。
有人会问:闪烁其词和说谎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意图。前者更多是回避敏感点,后者则涉及事实扭曲。比如医生说“检查结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时,可能是为了避免直接引发患者焦虑,而不是隐瞒病情。
我在工作中发现,适度的语言修饰其实能提高沟通效率。上周客户追问方案细节,我回答“这个模块正在结合最新数据进行优化”,既保留了专业形象,又为后续调整留有余地。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每个问题都用模棱两可的话术应对,反而会降低可信度。
有趣的是,某些传统文化典故早已蕴含这种智慧。《战国策》里“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典故,不就是古代版的转移话题吗?这说明语言艺术从古至今都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缓冲器的角色。
当遇到明显闪烁其词的情况,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对方是否在维护某种平衡?就像朋友说“最近感情还行吧”时,或许不是隐瞒,而是需要更多倾听空间。这时候追问细节,反而不如递杯茶来得体贴。
语言就像调色盘,直白与含蓄都是可选的色彩。关键在于根据场景调配比例——该明确时不含糊,该保留时不莽撞,这才是真正的沟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