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ěr mì tán
成语解释: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成语出处:茅盾《动摇》:“胡国光远远地看见王荣昌站在一家小杂货铺前和一个人附耳密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繁体字形:附耳密谈
英文翻译:Close talk
附:1.外加的;附带的:附录。附设。2.依靠:依附。附随。3.靠近;贴近:附近。附耳交谈。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哎呦,你听说过“附耳密谈”这成语不?说白了就是俩人凑近了小声嘀咕,生怕别人听见。比如说啊,办公室茶水间里,老王突然拉住小李的袖子:“这事儿可别往外说啊!”接着就贴耳朵边说了个秘密——这不就是活生生的“附耳密谈”嘛!
你可能会问:这词儿听着挺神秘,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呢?嘿,其实日常里多的是!比如闺蜜逛街试衣服,突然咬耳朵说“这裙子显胖”,或者家长会上老师偷偷提醒家长“孩子最近上课走神”。说白了,但凡需要悄悄传递信息又不想张扬的场合,这成语都能派上用场。
不过有人要说了,现在都用微信私聊了,还贴耳朵说话多麻烦?这话不假,但面对面说悄悄话的感觉可不一样!就像上周我表姐结婚前夜,她拉着我躲在窗帘后头咬耳朵商量“惊喜环节”,那种紧张又兴奋的劲儿,隔着屏幕哪能体会到?所以说啊,数字时代也灭不掉这种传统交流方式。
说到这儿得插句个人看法:附耳密谈这事儿吧,其实藏着人际关系的温度。你想啊,人家愿意凑近了跟你说体己话,本身就是种信任的表现。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爷,有天突然拽着我袖子压低声音:“小伙子,明儿个鸡蛋要涨价,今儿多给你加个蛋!”这话听着可比冷冰冰的涨价通知暖心多了。
再举个历史剧里的例子。还记得《琅琊榜》里梅长苏跟靖王咬耳朵的镜头吗?那叫一个暗流涌动!镜头这时候给个特写,观众立马明白:哦豁,要搞大事了!所以说这成语用好了,能瞬间营造出紧张感或亲密感,比直白说“说悄悄话”带劲多了。
最后咱琢磨琢磨,为啥现代人还爱用这种老派沟通方式?说穿了,秘密本身就有魔力嘛!就像公司茶水间的咖啡机坏了,行政小妹偷偷告诉我“维修师傅下午三点才来”,这话要是发工作群里,哪能让我有种“内部消息”的优越感?所以说啊,附耳密谈这事儿,保不齐还能再流行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