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í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í zhū hé yù

成语解释:即隋珠和璧。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二折:“他的质当从表饶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黄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珍宝

繁体字形:隋珠咊玉

英文翻译:Sui Zhuhe jade

隋珠和玉的意思

隋:[suí]1.中国朝代名:隋代。2.姓。[duò]1.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隋”。2.古同“”,垂落。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成语评论

看到“隋珠和玉”这个成语,你是不是也有点困惑?它到底在说什么呢?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原本写作“隋珠和璧”,比喻极其珍贵的宝物或难得的人才。不过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它的变体“隋珠和玉”,看看怎么用这个成语让表达更生动。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老张家的儿子同时收到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邻居们感叹道:“这孩子真是隋珠和玉,百年难遇啊!”你看,这里既表达了孩子的珍贵难得,又带着点赞叹的意味。这种用法是不是比单纯说“优秀”更有画面感?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用两种宝物作比喻?其实这种“双料加持”的表述方式自古就有。就像我们现在说“文武双全”“才貌兼备”,古人也喜欢用珠玉并提来强调事物的完美无缺。比如形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以说:“这两件青铜器堪称隋珠和玉,共同见证着商周文明的光辉。”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新的诠释空间。比如在科技领域,某公司同时研发出芯片和操作系统,就可以比喻为“科技界的隋珠和玉”。这种古今结合的用法,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增添了时代气息,还能让年轻人更容易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次遇到需要赞美特别优秀的事物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记住关键是要抓住“两种珍贵事物并存”的核心意思,用具体场景带出比喻,这样既不会显得生硬,又能让表达更有韵味。就像品茶时需要好茶配好水,好的表达也需要合适的词语来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