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í
  • zhū
  • j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í zhū jīng bì

成语解释:即隋珠和璧。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珍宝

繁体字形:隋珠荆璧

英文翻译:Sui zhujingbi

隋珠荆璧的意思

隋:[suí]1.中国朝代名:隋代。2.姓。[duò]1.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隋”。2.古同“”,垂落。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荆: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白璧无瑕。

成语评论

隋珠荆璧”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背后藏着两个历史故事:隋侯的宝珠和楚国的玉璧,都是稀世珍宝。但成语的重点并不在“珍贵”,而在于“被忽视”或“用错地方”——就像把夜明珠当灯泡使,把古董花瓶当垃圾桶用,是不是有点哭笑不得?

举个例子:某科技公司高薪挖来的算法专家,却被安排天天做数据录入。同事私下议论:“这简直是隋珠荆璧啊!”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资源错配?其实就像把跑车当拖拉机开,既浪费性能又损伤机器,关键在于决策者没有建立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机制。

另一个场景:小区里的退休老教师主动开设免费补习班,却因场地问题被物业叫停。邻居们感叹:“这么好的教育资源,真成了隋珠荆璧。”这里暴露什么社会现象?现代社会往往更关注商业价值,而容易忽视那些无法量化的社会价值,就像博物馆里的文物,锁在柜子里比摆出来用更“安全”。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职场尤为警醒。见过太多海归精英困在流程审批里,技术大牛陷在PPT制作中。如何避免成为隋珠荆璧我的经验是:定期做“能力审计”,像整理衣柜那样梳理自身技能,主动寻找能发挥核心价值的突破口。毕竟,再珍贵的玉璧,也需要遇到识货的匠人才能展现光彩。

最后看个反转案例:某网红用祖传紫砂壶养多肉植物,结果被网友发现是明代古董,反而带火了传统文化话题。这是不是隋珠荆璧表面看是错用,实则创造了新价值。这提醒我们:价值判断具有时代性,有时候跳出固有认知框架,可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真正的好东西永远不会被埋没,就像蒙尘的珍珠终会遇见拂去灰尘的手。关键是要保持自身的价值硬度,同时寻找能产生共鸣的环境。毕竟,再好的种子,也要遇到合适的土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