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tóng děng xián
成语解释:非:不;等闲: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成语出处:《追求》:“除非他自承怯弱,抛弃了这憧憬,不然,他不得不做一个非同等闲的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非同等閑
英文翻译:Unequal leisure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等:1.等级:同等。优等。2.种;类:这等事。此等人。3.用于等级:二等舱。共分三等。4.程度或数量上相同:相等。等于。大小不等。5.同“戥”(děng)。6.姓。7.等候;等待:等车。请稍等一会儿。8.等到:等我写完这封信你再走。9.表示列举未尽(可以叠用):北京、天津等地。纸张文具等等。10.列举后煞尾: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闲:1.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游手好闲。我没工夫,你找小杨吧,她闲着呢。2.(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闲房。不让机器闲着。3.闲空儿:农闲。忙里偷闲。4.与正事无关的:闲谈。闲话。5.姓。
提到“非同等闲”,很多人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老张接手新项目时,反复核对每个数据细节。同事笑他小题大做,他却说:“工程质量非同等闲,多查三遍不嫌多。”这里既体现了严谨态度,又巧妙传达了“此事非同小可”的核心含义。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非常重要”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语境中的分量感。就像老中医给病人开方,特意标注“此药需文火慢煎两小时”,家属追问原因时得到的回答是:“药性调和非同等闲,火候差之毫厘,疗效谬以千里。”这种表达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凸显了专业领域的特殊性。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成语最适合用在需要强调独特价值或特殊意义的场景。比如博物馆修复师擦拭明代瓷器,会反复强调:“文物修复非同等闲,每一笔颜料都是与古人对话。”这时候如果用“特别重要”替代,就失去了那种跨越时空的郑重感。
有趣的是,现代职场中也开始出现新用法。某科技公司产品经理在立项会上坚持:“用户隐私保护非同等闲,宁可延期上线也要做好加密。”这种用法既继承了成语的严肃内核,又赋予了互联网时代的新意。个人认为,这种古今结合的活用方式,恰恰证明了汉语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误区是避免滥用。就像炒菜放盐,适量提鲜,过量则齁。曾见实习生把“打印文件非同等闲”写在周报里,反倒显得用力过猛。真正需要突出关键节点或转折点时,比如签订重大合约前的风险审查,才是这个成语的最佳舞台。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每个成语都在时代浪潮中沉淀出新的光泽。当我们说“科技创新非同等闲”时,不仅是强调重要性,更暗含着对开拓者的致敬。或许这就是成语的魅力——短短四字,能承载跨越千年的重量,又能轻巧地落在现代生活的某个切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