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mào zhēng níng
成语解释: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一个个身长臂大,面貌狰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貌
繁体字形:靣皃狰獰
英文翻译:Ferocious face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貌:1.相貌:面貌。容貌。以貌取人。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貌。貌合神离。3.姓。
狰:〔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
狞:(面目)凶恶:狞恶。狞笑。
“面貌狰狞”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看一个例子:他生气时瞪大双眼、眉头紧锁,整张脸显得面貌狰狞,吓得孩子直往后躲。这里生动描绘了表情失控的状态,但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误区呢?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坏人吗?”其实不然。比如邻居家松狮犬洗澡时龇牙咧嘴,主人打趣道:“瞧你这面貌狰狞的样子,不知道的以为我要给你打针呢。”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夸张效果,又消解了贬义色彩。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现代变体用法。某游戏主播看着崩坏的3D建模哈哈大笑:“这角色面貌狰狞得都能当门神了!”这种幽默化处理让成语焕发新活力。但需注意,正式场合形容他人容貌可能引发误会,曾有脱口秀演员因此被投诉外貌歧视。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就像辣椒酱——少量提味,过量呛喉。在描写悬疑场景时,“月光下面貌狰狞的石狮”能营造紧张氛围;若用来评价同事的疲惫神态,就可能变成人际关系的暗礁。语言学家王教授的研究显示,近五年该成语在网络语境中的戏谑用法增长了47%,侧面反映社会对严肃表达的消解趋势。
当我们凝视这个成语,本质上是在探讨表情管理的边界线。古人用“狰狞”警示道德瑕疵,现代人却常用它化解生活压力。下次遇到快递员暴雨天送来完好包裹,或许可以说:“看你面貌狰狞地护着箱子,还以为在演动作片呢!”善意调侃往往比直接夸赞更令人印象深刻。
语言始终在流动变迁,重要的是把握分寸感。就像化妆镜前的柔光模式,既保留真实轮廓,又修饰了刺眼棱角。当我们使用这类带有视觉冲击力的成语时,不妨多问自己:这个表达会让对方看见犀利的观察,还是感受到温暖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