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é xié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革邪反正
英文翻译:Get rid of evil
革:[gé]1.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皮革。制革。2.(Gé)姓。3.改变:革新。变革。4.开除;撤除(职务):开革。革职。[jí](病)危急。
邪:[xié]1.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2.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3.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4.妖异怪诞:邪魔。邪术。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问词。[yá]古同“玡”,琅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缓慢。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革邪反正”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改正错误,回到正道上”。比如古代官员发现某个政策让百姓受苦,主动废除旧规、推行新法,这就是典型的“革邪反正”——发现问题,及时刹车,重新调整方向。
那这个成语能用在哪里呢?举个例子:某公司内部长期存在贪污现象,新上任的总经理顶住压力彻查账目,辞退违规员工,同时建立透明制度。这个过程不仅阻止了错误延续,还让企业重获信任——这种“刮骨疗毒”式的改革,就是“革邪反正”的现实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发现问题就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吧?”确实如此。就像学生时代抄作业,明知不对却因为怕麻烦而将错就错。但当鼓起勇气向老师坦白并重新补做时,虽然短期受罚,长期却养成了诚信习惯。这种选择短期痛苦换取长远进步的行为,本质上也是“革邪反正”。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可贵的是“主动纠偏”的勇气。历史上商鞅变法时,连太子犯错都依法处置;现代人戒烟戒酒,本质上都是与惯性对抗。它提醒我们: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就像开车走错路口,及时调头总比硬着头皮开到荒郊野岭强。
再看一个特殊案例:某网红曾靠夸张人设走红,后来意识到内容低俗,主动转型做知识科普。虽然粉丝量暂时下降,但赢得了更多尊重。这种打破舒适圈的改变,恰恰证明了“革邪反正”不是倒退,而是向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生活中处处藏着“革邪反正”的机会。拖延症患者突然开始做时间规划,熬夜族决定早睡早起,这些微小改变都在诠释同一个道理:识别问题只是开始,行动才能带来转机。正如老话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八个字,或许就是对“革邪反正”最接地气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