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繁体字形:匡亂反正
英文翻译: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匡:1.纠正:匡谬。2.救;帮助:匡助。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3.粗略计算;估计:匡计。匡算。匡一匡。4.料想(多见于早期白话):不匡。5.姓。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匡乱反正”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的核心其实很接地气——简单说就是“把混乱的局面掰回正轨”。比如一家公司内部管理一团糟,新上任的CEO果断调整部门架构、清理冗余流程,员工重新找到方向,这就是典型的“匡乱反正”。
有人可能会问:匡乱反正只能用在国家大事上吗?当然不是!比如小区里垃圾分类推行不下去,业主代表主动组织宣讲会,手把手教邻居分拣,两个月后垃圾站焕然一新——你看,小事也能用这个成语。关键在于“主动行动”和“扭转局面”这两个要素。
我观察到,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的应用特别有趣。有个朋友所在的团队曾经因为目标模糊天天扯皮,后来组长带着大家用思维导图梳理工作流,每周设立明确里程碑,三个月后项目不仅按时完成,还拿了公司创新奖。这种化混乱为动力的过程,不就是活生生的匡乱反正吗?
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匡乱反正是否需要绝对权威?实际上,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自发组建物资配送队就是个反例。没有行政命令,普通居民通过建立微信群接龙、划分配送片区,硬是把最初的手忙脚乱变成了井然有序的互助网络。这说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比身份更重要。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匡乱反正有了新内涵。比如某直播平台出现低俗内容泛滥,运营团队没有简单封号了事,而是开发了AI审核系统+创作者培训计划双管齐下,既净化了环境又留住了优质用户。这种用创新手段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许正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升级版”匡乱反正。
最后想说,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是匡乱反正的主角。就像收拾乱糟糟的衣柜,与其抱怨东西难找,不如花个周末重新分类整理——生活中的小秩序重建,何尝不是这个成语最生动的诠释呢?重要的是保持解决问题的信心,毕竟混乱常常孕育着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