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o
  • guāng
  • yòng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guāng yòng huì

成语解释:同“韬光养晦”。

成语出处: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韜光用晦

英文翻译:hide one '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 's time

韬光用晦的意思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晦:1.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晦朔。2.昏暗;不明显:晦涩。晦暝。隐晦。3.夜晚:风雨如晦。4.隐藏:晦迹。韬晦。

成语评论

说到“韬光用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其实它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在合适的时机隐藏锋芒,等待机会。比如职场新人刚进公司时,如果急着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可能因不熟悉规则而踩坑。这时候“装傻”观察环境、默默积累经验,反而更容易站稳脚跟。

有人可能会问:“隐藏自己难道不会错失机会吗?”这个问题问得好。韬光用晦的重点不是永远“躺平”,而是避免在不成熟时暴露弱点。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早年投靠曹操时天天种菜浇园,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力量。如果他当时就高调宣扬要争夺天下,恐怕早就被除掉了。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聚会时总有人爱吹嘘自己多厉害。真正聪明的人反而会多听少说,适时夸赞别人。这不仅能避免“言多必失”,还能从他人经历中学到东西。就像老话说的“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有时候低调反而能赢得更多好感。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收敛、什么时候该表现?我的经验是看两件事——环境和实力。当处在陌生环境或实力不足时,保持低调就像给自己穿上了“防弹衣”;但当遇到能发挥所长的机会,比如团队遇到棘手难题时,就该主动亮出真本事了。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才是韬光用晦的精髓。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社交媒体的发达让很多人沉迷于“晒成就”“立人设”,但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静默期。就像竹子前四年只能长3厘米,第五年却可以每天长30厘米——那些看不见的扎根时光,才是决定高度的关键。韬光用晦不是教人懦弱,而是培养一种清醒的生存智慧。

最后想说,任何策略都要避免走极端。如果二十岁的人学六十岁的处世哲学,可能会错失试错机会;而该承担责任时还想着“藏拙”,就会变成逃避。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平时看着普普通通,剑出鞘时必是看准了时机。这种动静之间的平衡,或许才是我们在生活中要修炼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