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o
  • guāng
  • yǐn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guāng yǐn huì

成语解释:同“韬光养晦”。

成语出处:郭沫若《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韜光隱晦

英文翻译:hide one '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 's time

韬光隐晦的意思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隐:[yǐn]1.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2.伤痛:隐恻。3.怜悯:恻隐之心。[yìn]倚,靠: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晦:1.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晦朔。2.昏暗;不明显:晦涩。晦暝。隐晦。3.夜晚:风雨如晦。4.隐藏:晦迹。韬晦。

成语评论

韬光隐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藏起锋芒,低调行事”。比如职场上有个同事明明能力强,但开会时总说“我还在学习中”,结果项目遇到难题时他总能提出关键方案,这就是典型的韬光隐晦——既有真本事,又不急着显摆。

有人可能会问:装低调会不会错失机会?其实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选择性收敛”。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平时擦桌子倒茶,紧要关头才露真功夫。去年我们部门竞聘主管时,小王每天加班做数据建模从不大声宣扬,最后汇报时用可视化图表解开了团队半年的业务困局,这种“后发制人”的智慧反而让他赢得了更多尊重。

历史上有更生动的例子。三国时期司马懿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装病卧床两年多,甚至故意把药汤洒在胡子上演老年痴呆。等到高平陵之变那天,这个“病老头”突然带着死士控制京城,直接改写了魏国命运。这种把隐忍当作战略武器的做法,比锋芒毕露的硬碰硬高明得多。

现代人更需要掌握这种智慧。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在知识付费最火的时候反而停更三个月打磨课程体系,结果行业降温后他的系统化内容成了爆款。这让我想到:真正的竞争力就像潜水艇,关键时候才浮出水面,平时都在默默积蓄能量。

不过要注意分寸感。曾见过实习生把韬光隐晦变成“永远不开口”,半年后领导还以为他能力不足。所以聪明人懂得在电梯里用30秒说清项目价值,在茶水间用玩笑化解同事矛盾——既保持低调姿态,又在关键时刻精准发力,这才是现代版的“藏与露的平衡术”。

说到底,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是扮猪吃老虎,而是培养对时机的敏感度。就像种水稻的农民,既不能天天盯着禾苗抱怨长得慢,也不能在台风天强行收割。找准蓄力的节奏,比单纯比拼谁更耀眼更重要,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重要的爆发点往往就那几个。

韬光隐晦的造句

  1. 造句 不想低调的人,骨子里必定是软弱的,做一个韬光隐晦者,做一个低调品味生活的人,有一点宽容大度的的品格,有何不可?
  2. 造句 人没有自尊,可以说是韬光隐晦,可以说是在隐忍等待爆发的时机。
  3. 造句 你想想,在咱们市这一噶答一块,这些高手就算是韬光隐晦,也没有能教出贾鹏这样高水平徒弟的,而且就算有,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神秘,能让我们都不知道。
  4. 造句 王莽四处施好,韬光隐晦,终于换得了人心,换来了众朝臣的支持,使得自己权倾朝野,上下为敬。
  5. 造句 九尾妖兽沉默了,这些年陈渊鱼忍辱负重韬光隐晦,朝乾夕惕步步为营,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6. 造句 善刀而藏之,善于技而游刃有余,善于藏而韬光隐晦!
  7. 造句 小小年纪,就懂得韬光隐晦,如此城府,这个费尔德,看来也不是一个善茬!只可惜运气稍微差了点,莫名其妙地便宜了陈锋。
  8. 造句 本大少一直韬光隐晦,前段时间没钱了,就轻轻的一露……哥哥我做生意的头脑和天赋,让整个家族都为之震惊,我老子和我老爷子,下巴直接砸在了地上,哼哼。
  9. 造句 她未曾见过此剑的威力,但也是识货的人,懂得越是宝贵的宝贝越是韬光隐晦。
  10. 造句 说起来这家伙还是挺有脑子的,虽然自己有好娘,但是也知道韬光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