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āo guāng yǐn jì
成语解释:同“韬光晦迹”。
成语出处: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韜光隱跡
英文翻译:hide one '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 's time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隐:[yǐn]1.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2.伤痛:隐恻。3.怜悯:恻隐之心。[yìn]倚,靠: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韬光隐迹”这个词听起来挺文雅,但到底是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本事藏起来,不随便显摆。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平时开会总是不吭声,结果突然解决了困扰团队三个月的技术难题——这就是典型的“韬光隐迹”。人家不是没能力,而是选择关键时刻再出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藏着掖着?难道不是越优秀越该展示吗?其实这和种地的道理差不多。春天急着把种子挖出来看有没有发芽,苗反而长不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个例子,他在南阳种地时早就有经天纬地之才,但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这种“藏”不是退缩,而是让能力在合适的土壤里扎根。
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智慧吗?看那些一夜爆红的网红和昙花一现的创业公司就知道了。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前两年默默拍了300多条科普视频都没起色,最近却因为一条深入浅讲解量子物理的内容突然走红。他说:“之前没人看的时候,反而能静下心打磨内容结构,研究观众真正的痛点。”
不过要注意,“韬光隐迹”不等于永远当隐形人。就像打牌时捏着王炸不用,但该出牌时得果断。有个创业者分享过经验:他前三年拒绝所有媒体报道,专心做产品迭代,等用户口碑自然积累到临界点,才主动联系投资人。这种节奏感,比急着站上演讲台喊口号实在得多。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太保守,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持久的影响力往往需要“暗生长”。就像毛竹前四年只长3厘米,第五年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生活中的智慧有时候恰恰在于:别急着证明自己厉害,先让自己变得真正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