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é shǒu jiā lǐ
成语解释:表示敬意
成语出处:章炳麟《与上海国民党函》:“外人之额手加礼者,今且相与鄙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表示敬意
繁体字形:額手加禮
英文翻译:Forehead and hand gift
额:1.人的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分,也指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通称额头。2.牌匾:匾额。横额。3.姓。4.规定的数目:名额。定额。总额。余额。空额。超额。额外。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加三等于五。功上加功。2.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加大。加强。加快。加速。加多。加急。加了一个人。3.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符号。加注解。4.“加”跟“加以”用法不同之点是“加”多用在单音节状语之后。5.姓。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哎呦,今天咱们来聊聊“额手加礼”这个成语,你别说,它虽然听起来文绉绉的,但用对了地方,绝对能让你的表达瞬间高大上!先抛个问题:什么是“额手加礼”?说白了,就是古人行礼时把手举到额头,表示特别尊敬或者庆幸的动作,类似现在人激动时拍大腿喊“谢天谢地”那种感觉。
举个例子啊,比如你朋友突然中了大奖,激动得差点蹦起来,这时候就可以调侃一句:“瞧你这额手加礼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捡到传国玉玺了呢!”(笑)这样一来,既点出了他的兴奋劲儿,又带点幽默感,气氛立马就活了。
不过问题来了,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当然能用!比如写历史小说时,描述大臣见到皇帝的场景:“众臣齐刷刷额手加礼,殿堂里回荡着山呼万岁的声音。”你看,画面感是不是扑面而来?不过要注意,日常口语里用得太频繁反而显得刻意,关键时刻来一句反而有奇效。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冷知识——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额手加礼”动作幅度还不一样。比如平民见官得把手举得老高,官员之间就稍微抬一抬,这细节要是能用在写作里,历史真实度直接拉满!所以说啊,成语不只是背词典,用得巧才能四两拨千斤。
最后再唠点实在的:学成语千万别死记硬背,把它当成调味料撒在合适的地方。就像“额手加礼”,虽然现代人不作揖了,但那种恭敬或庆幸的情绪是相通的。下次遇到特别值得庆祝的事,试试用这个词替换“太开心了”,保证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