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ān pū bù mó
成语解释:见“颠扑不破”。
成语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信,试看将来不远的,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颠扑不磨的定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理论、学说等
繁体字形:顛撲不磨
英文翻译:be able to withstand heavy battering
颠:1.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山颠。塔颠。2.颠簸:路不平,车颠得厉害。3.跌落;倒下来:颠覆。颠扑不破。4.跳起来跑;跑:连跑带颠。跑跑颠颠。5.同“癫”。
扑:1.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孩子高兴得一下扑到我怀里来。和风扑面。香气扑鼻。2.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业等上面):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3.扑打;拍打:扑蝇。海鸥扑着翅膀,直冲海空。小孩的身上扑了一层痱子粉。4.伏:扑在桌上看地图。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嘿,老铁们!今天咱们唠唠“颠扑不磨”这个成语。啥意思呢?简单说就是“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的核心道理”。比如你非要说太阳从西边出来,那就算你蹦到房顶上喊破嗓子,这事儿也颠扑不磨——毕竟地球自转规律摆在那儿呢!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用在哪合适?举个例子吧!比如张三天天熬夜打游戏,结果考试挂科了还怪老师出题难。这时候你就能怼他:“健康作息影响成绩,这可是颠扑不磨的真理啊!”看,这么一说,既讲道理又不伤和气,对吧?
不过说实话,有些年轻朋友可能觉得老掉牙的道理没意思。但咱换个角度想啊!就像手机充电必须插线这个颠扑不磨的操作,任你手机再智能,没电照样变板砖。技术再革新,基础规则该认还得认,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哎,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网上总有人爱抬杠,比如非说“少吃多动不能减肥”。要我说,这种说法就像试图用湿毛巾扑灭火山——违背了颠扑不磨的生理规律嘛!毕竟能量守恒定律可不是摆设,您说对不?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提醒咱们抓重点。就像炒菜得先开火,写作业得先动笔,很多事情看似复杂,归根结底还是那几个颠扑不磨的步骤在撑着场子。下次遇到想不通的事儿,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当筛子,把花里胡哨的表象筛掉,保准能看见问题的真章!
最后插句题外话,你们发现没?现在有些网红道理就像流行服饰,今年火明年凉。但真正颠扑不磨的东西,比如诚信待人、认真做事,反倒像牛仔裤配白T恤,甭管潮流怎么变,穿出门永远不会出错。这么一想,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还真是有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