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 shù
  • zhī
  • g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g shù zhī gǎn

成语解释: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悲伤

繁体字形:風樹之感

英文翻译:Feeling of wind tree

风树之感的意思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树:1.木本植物的通称:柳树。一棵树。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树立;建立:建树。独树一帜。树雄心,立壮志。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成语评论

风树之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其实出自《韩诗外传》里的一个故事:孔子看见有人在大风中哭泣,一问才知道对方是没能及时尽孝的悔恨者。后来人们就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喻想尽孝时父母却已离世的遗憾。

比如老张最近常念叨:“年轻时总说等买了房就把爸妈接来住,现在房子有了,可父亲去年走了。”这种现实的无奈,就是风树之感的鲜活例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或许是因为我们总误以为“将来有的是时间”,却忘了生命本身充满变数。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通讯这么发达,视频通话随时能见面,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去年我邻居李姐给老家装了摄像头,结果发现母亲关节炎发作时强忍疼痛的样子。科技能缩短物理距离,却替代不了亲手递杯热水、帮揉揉膝盖的温度。这种细微处的关怀缺失,依然是当代人面临的情感课题。

我倒觉得,风树之感的核心不在于物质赡养,而在于情感浓度的及时传达。上周在公园遇见个初中生,捧着手机给坐轮椅的奶奶直播校园艺术节,老人笑得眼睛眯成缝。这种“现在进行时”的分享,或许比承诺“以后带您去旅游”更让父母暖心。

当我们开始理解“尽孝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风树之感就会从悲伤的典故变成温暖的提醒。就像春天给老树浇水不必等它落叶,给父母的关心也该像呼吸般自然存在。毕竟,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对话,在时光长河里都会变成闪着光的珍贵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