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 gǎ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g yí sú gǎi

成语解释: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成语出处:晋·李氏《先贤行状》:“迁济阴太守,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风俗等

繁体字形:風移俗改

英文翻译:Change of Customs

风移俗改的意思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移:1.移动:转移。迁移。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2.改变;变动: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3.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改:1.改变;更改:改口。改名。改朝换代。几年之间,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2.修改:改文章。这扇门太大,得往小里改一改。3.改正:改邪归正。有错误一定要改。4.姓。

成语评论

风移俗改”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就是社会习惯会随着时间变化。举个例子:二十年前逢年过节大家走亲戚都是提两瓶白酒,现在流行送茶叶和养生礼盒,连小朋友的红包都变成微信转账了——这不就是生活习惯被时代推着走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生活习惯总会变呢?其实这背后藏着人的需求升级。比如以前农村家家户户贴门神保平安,现在城市小区里大家更关心防盗门锁的级别;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节奏,在24小时便利店和外卖小哥面前自然得调整。需求变了,习惯自然跟着变,就像手机从按键机变成触屏机,没人会觉得奇怪。

不过变化中总有些东西特别顽固。就像北方人过年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虽然现在超市里速冻食品方便得很,但家家户户还是守着这个传统。这种“变与不变”的拉扯特别有意思——去年我在老家过年,发现年轻人都用预制菜做年夜饭,但摆盘时还是要把鱼头对准长辈,这种新旧混搭的画面,反而比彻底改变更有烟火气。

要说现代最明显的“风移俗改”,当属科技对日常的改造。以前去菜场要带零钱,现在摊主都挂着二维码;相亲从媒婆牵线变成大数据匹配;就连烧香拜佛都能在线请电子香烛。有个朋友最近在寺庙当义工,说现在扫码捐功德的人比投现金的多三倍,连菩萨都得适应移动支付时代了。

变化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怎么把握平衡。我奶奶至今保留着手写家书的习惯,她说“打字没温度”,但也会用视频通话看曾孙子。这种主动选择的变化特别动人——就像春联从手写到印刷,现在又流行起定制书法春联,传统在轮回中反而焕发新生命。或许真正的“移风易俗”,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在流动中找到自己的锚点。

看着街头穿汉服的年轻人用自拍杆直播,突然觉得这个时代挺有意思。当“改变”成为常态,那些主动拥抱变化又能守住本心的人,反而活得更自在。就像老家祠堂翻新后装了LED灯,但祭祖时长辈依然会按古礼三鞠躬——灯光照亮的是仪式,不变的是血脉里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