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g yí sú yì

成语解释: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成语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风俗等

繁体字形:風移俗易

英文翻译:Change of Customs

风移俗易的意思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移:1.移动:转移。迁移。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2.改变;变动: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3.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成语评论

风移俗易”这个词,乍一听像是自然现象,其实它描述的是社会风气和习俗的逐渐改变。比如,过去农村办婚礼讲究“三天流水席”,全村人一起忙活;现在年轻人更倾向在酒店办仪式,流程简化但创意更多。这种变化背后,究竟是传统在消失,还是文化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举个具体例子:二十年前,北方过冬家家囤白菜,地窖里码得整整齐齐。如今超市里四季供应新鲜蔬菜,年轻人手机下单半小时送到家。有人觉得丢了“冬储文化”,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当旧习俗被新需求替代时,我们该执着于形式,还是关注本质需求是否被满足?

我自己经历过有趣的对比。老家祠堂每年元宵要舞草龙,用稻草扎成十米长的龙身,孩子们举着挨家送福。去年回去发现,草龙骨架里藏了LED灯带,龙眼改成智能感应会眨眼的装置。老辈人最初反对,后来发现围观年轻人多了三倍,连外地游客都来拍照——传统民俗用现代科技焕发新生,或许就是“风移俗易”的生动写照。

有人担心习俗变化会导致文化断层。但观察下现在的汉服热、非遗手作体验馆,会发现年轻人不是不要传统,而是需要更有参与感的传承方式。就像端午节不只吃粽子,很多社区组织亲子包粽子比赛,把屈原故事编成剧本杀。当旧习俗穿上新外衣,反而走得更远。

变化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山西平遥古城保留明清建筑,但客栈里扫码就能听AR导览;成都茶馆依旧卖盖碗茶,茶博士同时直播茶艺教学。这些“新旧混搭”证明,风移俗易不是抹去过去,而是让文化基因在时代土壤里继续生长。

下次看到老街巷冒出网红咖啡馆,或者年夜饭桌上出现预制菜,或许可以少些“世风日下”的感慨。就像河流改道会滋养新土地,只要核心的文化温度还在,形式的变化反而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关键不在于固守某一种形态,而在于我们是否主动参与了文化记忆的重新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