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iāo rú yóu yún
成语解释:飘:飘逸;游云:流动的云彩。形容书法和人的仪容俊逸潇洒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法或人的神态
繁体字形:飄如游雲
英文翻译:Floating like a cloud
飘:1.随风摇动或飞扬:飘动。飘摇。飘落。红旗飘飘。外面飘着雪花。2.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两腿发飘。3.轻浮;不踏实:作风有点儿飘。4.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飘如游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舞台上舞者的衣袖随风摆动,脚步轻盈跳跃,整个场景让人想到“飘如游云”四个字。这里形容的不仅是动作的舒展,更传递出一种不受拘束的美感。问题来了:为什么用“游云”而不是“流水”或“飞鸟”?答案藏在云的意象里——云没有固定轨迹,自由变换形态,恰好呼应了灵动与不确定性。
再看另一个场景:书法作品中,笔画的转折处突然变得柔和绵延,墨色由浓转淡,仿佛字迹下一秒就要脱离纸面。这种“飘如游云”的笔法,其实藏着创作者的秘密。他们故意在工整中制造破绽,就像云朵打破天空的单调,让作品既有秩序又有惊喜。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具体事物吗?试着把它用在抽象场景:午后的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在记忆碎片间随意穿梭,这种状态何尝不是“飘如游云”?现代人常说的“放空”,本质上也是在追求思维如云般自由漂浮的状态,暂时脱离现实引力。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动态平衡。云看似漫无目的飘动,实则遵循气流规律;就像优秀的设计师在创作时,既保持专业框架又不失即兴发挥。当代快节奏生活中,“飘如游云”反而成为稀缺的品质——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往往存在于控制与放任的微妙交界处。
最后思考:为什么古人选择云作为飘逸的象征?观察山间晨雾就会发现,云同时具备实体与虚幻的特质,既能遮蔽山峰又能被阳光穿透。这种矛盾特性,恰好匹配人类对理想状态的追求——既有存在感又不被固化,既有方向感又保留改变的可能。这种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