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óu
  • l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 rú yóu lóng

成语解释: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人多繁华

繁体字形:馬如游龍

英文翻译:Horse like a dragon

马如游龙的意思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成语评论

说到"马如游龙"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个画面感十足的词语到底该用在什么地方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比如某景区黄金周人山人海,停车场里旅游大巴排成长龙,这时候导游举着小旗子说:"大家看这车流马如游龙的阵仗,咱们可得跟紧了别走散。"这里的"马"其实代指现代交通工具,既保留了成语的古韵,又让游客瞬间理解现场状况。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形容车马吗?其实不然。去年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我看到起跑线上万名选手蓄势待发,忽然就想到"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马如游龙般涌向赛道"这样的描述。这种用法打破了交通工具的局限,把竞技体育的磅礴气势也装进了这个成语里。

这让我想起前些天在机场的经历。站在航站楼的观景台上,看着跑道上接连起降的飞机,银翼在阳光下连成流动的光带。若是用"航班起降马如游龙"来形容,既保留了成语的韵律美,又赋予其新时代的注解。有时候觉得,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就像活水,总能映照出不同时代的倒影。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的古典气质可能不太适合科技感太强的场景。比如形容高铁站里子弹头列车进站的场景,若说"列车马如游龙"就略显违和。这时候不妨换个说法:"复兴号列车如银梭穿线",既保持画面感,又符合现代语境。可见活用成语就像烹饪,火候拿捏得当才能调出好味道。

最近读到某位作家描写春运火车站时写道:"检票口闸门开启的刹那,归乡的人潮马如游龙般涌入站台。"这个用法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巧妙地将"马"的意象转化为涌动的人流,既传承了成语的精髓,又赋予其人文温度。好的文字运用就该这样,在传承中创新,让古老的语言焕发新生机。

说到底,"马如游龙"这个成语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不同场景的想象之门。它既可以是实体车马的写照,也能成为比喻汹涌人潮的诗意表达。关键是要抓住"连贯流动"这个核心意象,再结合具体语境灵活变通。下次遇到需要表现动态美感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或许能给你的表达增添几分古雅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