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i
  • wén
  • rǎn
  • h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i wén rǎn hàn

成语解释:挥笔疾书。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 唐书 卢程传》:“承业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

繁体字形:飛文染翰

英文翻译:Feiwenranhan

飞文染翰的意思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染:1.用染料着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坏习惯、嗜好等):传染。染病。3.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

翰:长而硬的羽毛,古代用来写字。后来借指毛笔、文字、书信等:翰墨。华翰(对他人来信的美称)。

成语评论

飞文染翰”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细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写文章又快又好,笔尖像飞起来一样。比如一位作家在灵感迸发时奋笔疾书,旁人看了忍不住感叹:“他真是飞文染翰,一眨眼就写满三页纸!”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这个成语还有实际意义吗?其实换个场景就能明白——想象考试时最后五分钟,有个同学唰唰写完作文结尾,监考老师拿起试卷点头说:“这学生飞文染翰的功夫了得!”可见它不仅指古代的文采,更强调快速完成高质量表达的能力。

我曾在咖啡馆见过有趣的一幕:一位穿汉服的姑娘用毛笔在折扇上题诗,墨迹未干就被游客围住拍照。有人说她“写字像跳舞”,这不正是飞文染翰的生动写照?这种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成语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人们能用新视角重新诠释它。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新媒体编辑小王总能在热点出现后两小时内产出爆款文章,同事调侃他:“你这飞文染翰的本事,是不是偷偷开了2倍速?”他笑着回应:“不过是把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琢磨开头金句罢了。”你看,这个成语早已跳出书斋,成了高效创作的代名词。

说到底,飞文染翰的核心魅力在哪里?它既赞美了“快”的效率,又暗含了“好”的标准。就像做菜讲究火候,写作也需要在速度与质量间找到平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或许比古人更重要——毕竟我们不仅要写得快,还要写得让人愿意停下来看。

下次遇到需要快速完成文案的任务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从来不是手忙脚乱,而是胸有成竹的流畅表达。就像书法家看似随意挥毫,实则是多年积累的自然流露。这种举重若轻的状态,或许才是现代人最值得修炼的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