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ǎn hàn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谓提笔成文。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诗,适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凿其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染翰成章
英文翻译:Dye in calligraphy
染:1.用染料着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坏习惯、嗜好等):传染。染病。3.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
翰:长而硬的羽毛,古代用来写字。后来借指毛笔、文字、书信等:翰墨。华翰(对他人来信的美称)。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染翰成章”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简单说,就是“提笔就能写出好文章”。比如隔壁班的小王,老师刚布置作文题,他唰唰几笔就交卷,结果还被当范文贴墙上——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染翰成章”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这个成语还有用吗?其实换个场景照样成立。公司里做策划的老张,每次开会都能当场梳理出清晰的方案框架,同事都说他“脑子自带PPT”——这本质上也是“染翰成章”的现代版演绎。
为什么有人能做到下笔如有神?观察身边那些“染翰成章”的朋友,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平时都在主动积累素材。就像做菜前备好食材,写作前先往脑袋里装点“存货”。我认识的小说作者甚至会随身带便签本,看到有趣的对话就记下来,这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
不过也有人担心:写得快就代表写得好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去年参加写作课时,老师让我们做限时创作练习。有人半小时写出惊悚故事的开头,有人憋三天才磨出三百字。结果发现,那些“染翰成章”的同学往往更敢试错,而追求完美的人反而容易卡壳。这让我想到:快速成文的能力,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重要。
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染翰成章”其实有了新内涵。有个做知识博主的学姐,总能对着镜头即兴讲五分钟干货,粉丝夸她“嘴巴比脑子快”。这种即兴表达能力,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染翰成章”?不过她私下跟我说,每次直播前都要准备十几页思维导图——看来再厉害的本事,背后也离不开踏实准备。
看着地铁里刷手机的人群,我突然觉得“染翰成章”更像种生存技能。当信息像洪水般涌来时,能快速理清思路、精准表达的人,就像湍流中稳稳站住的石头。不过话又说回来,写作太快可能错过深度思考,就像速溶咖啡虽方便,终究比不过手冲的醇香。如何在效率与质量间找平衡,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给现代人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