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yīng zǒu mǎ
成语解释: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打猎
繁体字形:飛鹰走馬
英文翻译:fly one 's falcons and course one 's hounds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鹰:鸟,上嘴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是猛禽,捕食小兽及其他鸟类。种类很多,如苍鹰、雀鹰、老鹰等。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飞鹰走马”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武侠小说里的场景?比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骑着小红马在草原上奔驰,手里还架着猎鹰——这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不就是“飞鹰走马”的生动写照吗?不过问题来了,这个成语到底是形容潇洒自在,还是批评贪图享乐呢?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周末总爱开车去郊外兜风,朋友说他这是“飞鹰走马不务正业”。但换个角度看,现代人压力这么大,偶尔追求点生活情趣,反而能让人更有动力工作。这里就藏着成语的核心矛盾——它既可以是洒脱的象征,也可能被误解为放纵的表现,关键看行为是否适度。
有人问:“现在都2023年了,谁还真的架鹰骑马?”其实成语早有了新生命。就像短视频博主天天追着流量跑,不就像“飞鹰”追逐热点?都市白领在多个项目间连轴转,何尝不是“走马”般忙碌?这些新场景反而让老成语焕发了生机。
我个人觉得,成语就像变色龙。古代贵族飞鹰走马可能是奢靡,但今天把它理解为“掌控生活节奏的能力”更合适。比如既能专注工作8小时,又能痛快玩2小时游戏的人,不就是掌握了现代版“飞鹰走马”的平衡术?毕竟,会休息的人才会奔跑。
下次听到有人说“别整天飞鹰走马的”,别急着反驳。不妨笑着回应:“我这是给心灵放风筝呢!”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同一个符号,不同时代能碰撞出全新火花。就像骑共享单车上班的我们,何尝不是在水泥森林里继续着“走马”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