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àn fāng zhàng
成语解释:同“食前方丈”。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孝养》:“高台极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谓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吃的阔气
繁体字形:食案方丈
英文翻译:have food spread out ten feet square -- live in luxury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案:1.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盘:举案齐眉。2.长条的桌子:书案。3.架起来用作台面的长木板:案板。4.事件。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惨案。破案。5.公务中的书面材料:有案可查。6.书面的计划、建议或决定:草案。决议案。7.同“按”。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丈:1.长度单位,10尺等于1丈,10丈等于1引。1市丈合3又1/3米。2.丈量(土地):清丈。春耕前要把地丈完。3.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丈。4.丈夫(用于某些亲戚的尊称):姑丈(姑夫)。姐丈(姐夫)。
“食案方丈”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像在说“吃饭的桌子有一丈见方”?没错,字面意思确实是形容宴席上摆满美食的场面。但问题来了——它真的是在夸人请客大方吗?其实不然。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原本是批评古代贵族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比如东汉外戚梁冀宴饮时“食案方丈”,暗指奢靡过度。
现代人常把这个词和“待客周到”搞混。比如有人说:“王总请客户吃饭,食案方丈特别有面子”,这里就用错了语境。想要夸人待客热情,用“宾至如归”或“盛宴款待”更准确。反倒是描述某些网红餐厅时更贴切:“打卡网红店时,满桌的摆盘确实食案方丈,但人均消费足够买台手机了”——这种用法既点明了铺张,又暗含批评。
为什么这个成语容易让人误解?我发现词中的“方丈”容易联想到“住持”,其实这里“方”指四方,“丈”是面积单位。就像“一室之宫”会被误解成“宫殿”一样,成语中的量词常让人产生画面错觉。生活中遇到类似成语时,查查出处故事会特别有意思,比如“举案齐眉”就和“食案方丈”用了同一个“案”字,却传递出完全不同的温馨画面。
有人问:既然现在大家常用错,成语意思会不会改变?语言确实在流动演变,但知其本源才能用得精准。好比我们知道“空穴来风”原指“事出有因”,现在却常被反向使用。对于“食案方丈”,若要用它表达正面意义,或许可以加引号制造反差效果:“老张为女儿婚礼食案方丈,村里人说这是三十年未见的大场面”——这里的反讽意味反而强化了情感表达。
在短视频流行的今天,这类视觉化成语更容易被重新诠释。下次看到美食博主展示满桌菜肴时,不妨想想:这到底是现代版的“食案方丈”,还是单纯的生活分享?成语就像文化基因,既承载历史,也在新时代生根发芽。理解它们的多重面孔,或许能让我们的表达更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