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 jì zhū sī

成语解释: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成语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线索

繁体字形:馬跡蛛絲

英文翻译:Horse trace silk

马迹蛛丝的意思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蛛:指蜘蛛:蛛网。蛛丝马迹。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成语评论

马迹蛛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它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微小、却可能隐藏重要线索的迹象。比如,有人丢了钥匙,翻遍房间后突然发现地毯边缘有一道浅浅的划痕——这划痕可能就是找到钥匙的“马迹蛛丝”。

为什么人们总说要关注细节呢?其实这就是“马迹蛛丝”的现实意义。有个真实案例:某古董商发现瓷器底部沾着半粒稻谷,顺藤摸瓜查出这批货来自某个特定朝代的水稻田区域,最终鉴定出这是皇室御用瓷器。你看,连一粒稻谷都能成为破解历史谜题的关键。

生活中这种情况更常见。记得去年邻居家水管漏水,维修师傅绕着房子转了三圈,最后指着外墙上一块颜色略深的墙砖说:“水渍是从阁楼渗透下来的”。果然在阁楼夹层找到了破裂的水管。这种通过细微痕迹解决问题的智慧,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到处都是摄像头和大数据,还需要这种“原始”的观察方式吗?我倒觉得技术越发达,人的洞察力反而越珍贵。就像医生看CT片时,除了AI标注的病灶,还会特别注意图像边缘那些若有若无的阴影。机器能处理已知,而人类擅长发现未知的“马迹蛛丝”。

观察力的培养其实很有趣。有个朋友喜欢玩“找不同”游戏,有次在超市居然通过购物车把手上的温度差异,帮老人找到了丢失的保温杯。这种能力就像肌肉,越锻炼越灵敏。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试试放慢节奏,说不定那些被忽略的“马迹蛛丝”正在悄悄发光呢。

说到这儿,想起考古队常用的三层筛土法——连土粒都要过三遍筛子。这种执着或许能给我们启发:重要的不是线索本身大小,而是我们愿意为真相付出多少耐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保留几分“找马迹蛛丝”的劲头,或许能打开意想不到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