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ián shǒu jiù xì
成语解释:一并被拘禁。
成语出处:清·唐甄《潜书·远谏》:“嫡庶诸子,骈首就系;后嫔贵主,受辱于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駢首就繋
英文翻译:A parallel system
骈:1.并列的;对偶的:骈句。骈肩(肩挨着肩,形容人多)。2.姓。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系:[xì]1.有联属关系的:系统。系列。系数。水系。世系。2.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中文系。化学系。3.关联:干系。关系。4.联结,栓:系缚。系绊。系马。维系。名誉所系。5.牵挂:系恋。系念。6.是:确系实情。7.把人或东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从井下把土系上来。8.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汉藏(zàng)语系。寒武系(地质学名词)。9.词赋末尾结束全文之词,如“系曰”。[jì]结,扣:把鞋带系上。
“骈首就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群人被绑在一起,比喻共同受牵连或承担责任。比如古代官员犯错,下属可能被迫“骈首就系”,大家一起挨罚。这就像现代团队项目中,一个人掉链子,整个组都可能背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背后藏着“责任绑定”的逻辑。比如一家老字号餐馆,后厨师傅用劣质食材被曝光,老板、采购甚至服务员都可能被顾客质疑,这就是典型的“骈首就系”。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提醒我们:身处集体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影响他人。
现实中如何避免被动“骈首就系”?主动沟通和明确分工是关键。以前带学生做科创比赛时,有个组员总拖延,我提前把任务拆成小块、每周同步进度,最后大家反而因为互相督促拿了奖。这说明“绑定”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是被迫担责,还是主动协作。
有人问:“这成语是不是太消极了?”我倒觉得它像一面镜子。去年小区垃圾分类推行困难,起初大家抱怨“凭什么要我配合”,后来看到整洁的公共环境,越来越多邻居自觉参与。你看,当“骈首就系”从被动惩罚变成主动的共同体意识,反而能激发正向改变。
说到底,成语背后的智慧在于揭示人与人的联结。就像疫情时戴口罩不仅保护自己,也在保护他人。下次遇到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不妨先想想:我们是被绳子拴在一起的“骈首就系”,还是主动握在一起的合作伙伴?答案或许就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