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jì yī máo
成语解释:比喻珍品的极小部分
成语出处:宋 黄伯思《记石经与今文不同》:“此石刻在洛阳,本在洛宫前御史台中,年久摧散。洛人好事者时时得之,若骐骥一毛,虬龙片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珍品的极小部分
繁体字形:騏驥一毛
英文翻译:Qi Ji Yi Mao
骐:青黑色的马:骐骥(骏马)。
骥:1.好马:按图索骥。2.比喻贤能。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说到“骐骥一毛”这个成语,可能不少人会疑惑:这到底是夸赞还是批评?先看个场景:小张在会议上展示了耗时三个月制作的行业分析报告,结果领导只关注其中一张折线图的数据波动。这时候同事私下说:“你这可是骐骥一毛啊!”——原来这个出自《庄子》的成语,本意是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既暗示珍贵事物的微小部分,也暗含未被全面认知的遗憾。
有人可能要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新手设计师小王把初稿发到网上,意外收获“虽然看得出是骐骥一毛,但配色很有灵气”的评论。这里既点出作品尚未成熟,又肯定了潜力,正是成语的妙用:既保留余地,又传递期待。
我常在跨部门协作时遇到类似情况。上周产品经理拿着我们团队30页的需求文档,却抓着技术实现部分的某个细节讨论半小时。这种时候与其抱怨“他们只见骐骥一毛”,不如主动引导:“刚才讨论的模块就像冰山一角,要不要看看整体架构图?”这种转化思维,往往能让沟通更高效。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诞生于战国时期的成语,在短视频时代焕发新生。当科普博主用15秒讲解黑洞理论时,弹幕飘过“又是骐骥一毛的讲解”,观众既享受知识碎片化的便利,又清醒认知到深度学习的必要。这种集体默契,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奇妙融合。
最后想到个生活场景:朋友阿琳坚持每天读书20分钟,三年后竟然考上了哲学研究生。她说最开始那20分钟就像“骐骥一毛”,但日积月累就成了知识拼图。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认知事物还是自我成长,既要懂得见微知著,也要有聚沙成塔的耐心。